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包括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奄美诸岛、土噶喇列岛、大隅诸岛等岛屿,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绵延达1000公里,因其位置特殊,琉球成为东北亚与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贸易较为发达,被称作“万国津梁”。
上溯历史,琉球这名儿最早见载于中国古史《隋书》,1650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对此亦有记载。
大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诏书抵琉球,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领诏并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回明朝廷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
据琉球国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五百年多年,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胁迫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大陆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还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明洪武五年以来,琉球一直使用明朝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汉文书写。连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即面朝中国大陆。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即便如此,也未能改变中琉臣属关系。
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台湾)之谋”,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破家残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朝廷防备日本侵略。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1879年悍然入侵琉球国,将其国王流放东京,琉球王国被分设为鹿儿岛县和冲绳县管辖,但琉球王国的原住民从未停止抗争。日本为了抹掉琉球国的存在,还肆意销毁了琉球国的官方档案,清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承认日本对琉球拥有主权的合法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也意味着接受了《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其中《波茨坦公告》明确了日本的主权范围,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以及四国岛,并不包括琉球群岛,在《雅尔塔协定》里北方四岛划给了苏联。
啰哩巴嗦这么多,就想说一句话,琉球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有史可查,有法律和国际公约规定的,是毋庸置疑的。
上次以摩萨藩为首的九州岛联军,就是顺着琉球群岛,南下台湾,准备趁机侵占台湾岛。日本人的野心和扩张欲望是最为强烈的。
远征日本,对于郑家军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毕竟作为日本的主要贸易方,每年郑家军的商船都有近百艘来往日本九州岛的长崎港和厦门港之间。
海路可谓畅通无阻,更何况现在整个东亚海面上还没有哪一国家势力能够聚集近五百艘战船的存在。
就东亚而言,海军势力的排名应该是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没错东南亚诸国的基本上是没有海军的,就连战船都没有多少国家能够制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