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观复看了都两眼一黑,不是法学院的孩子最后都能到法院工作,律所也不是那么好进的,现阶段睦邻居开出的保底工作和额外奖励,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是追求大富大贵的话,已经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在林观复循序渐进的拓展下,睦邻居不再是封闭的乌托邦,开始与更广阔的社会自愿连接,尝试把这种模式推向一条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的商业之路。
当然网络上少不了很多嘈杂的声音,但林观复都是笑而不语,有些话酸到她以为是在说傻话。
质疑她卖货的也就算了,那些说她这样挣老人钱良心何在的……林观复都懒得浪费口舌,感觉自己在和傻子争辩。
是她孤陋寡闻,没有被告知哪个地区已经实现了公费养老这件事吗?
林观复的很多药包卖得很好,自然不可能再让睦邻居的人手动包,林观复讲这件事授权了出去,时不时还得去抽查工厂的作业环境和药材的好坏,有好有坏,有人老老实实地挣大钱,有人不死心地想要挣法律之外的大钱。
被林观复揪到以后不客气地宣告,取消了授权。
当然白纸黑字的合同清清楚楚地写着还敢走钢丝,到后来痛哭流涕就有种鳄鱼的眼泪即视感。
时光荏苒,睦邻居已经有了四家运营连锁店,第五家第六家也正在解锁中,但第一家的睦邻居依旧暖意洋洋。
林观复出差回来,她刚去现场实地指导第五家睦邻居的经营,未开先火,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经营人是这么想的,所以才请林观复实地指导肯定,他心里才觉得踏实。
林观复回来的时候还没和大家打招呼,就被本地社区报的记者拦住,她只能先工作,带着记者参观了睦邻居,一点做戏都没有,让人拍到了最真实的画面,等采访完已经快累瘫了。
这篇报道又带来了热度,林观复的手机铃声更是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有老人们和子女咨询的,有其它养老机构、社区街道办取经的,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和投资人士看到了睦邻居后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林观复不理解,她本来想要悠哉悠哉过日子的,怎么又把自己弄成这么忙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