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奥斯卡一个好莱坞行业颁奖活动,能够在全世界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第一,奥斯卡的影响力本身就依附于好莱坞在全球电影产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简单来说,好莱坞是全球电影产业的“规则制定者”,奥斯卡就是“行业标杆”的具象化。
获得奥斯卡提名或奖项的作品,往往会成为全球电影人学习的“范本”。
例如《教父》的叙事节奏、《阿凡达》的特效技术、《寄生虫》的类型融合。
间接推动全球电影产业向好莱坞的“标准”靠拢。
第二,电影是文化传播的核心媒介,好莱坞电影长期以来都是“软文化输出”的核心渠道。
奥斯卡则是这种“文化输出”的官方背书。
对非英语国家而言,本土作品获得奥斯卡,如霓虹的《入殓师》,往往被视为“文化被全球认可”的标志,这种“对奥斯卡的向往”,进一步反过来巩固了奥斯卡的全球影响力。
第三,奥斯卡在全球化的传播布局,堪称极致。
奥斯卡颁奖礼通过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流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习惯调整转播内容,比如添加本地化字幕、邀请本土明星担任解说,让全球观众能“同步参与”这一盛大事件。
本质上,奥斯卡是一个工具。
它将好莱坞的“行业标准”转化为“全球共识”,将“文化输出”转化为“全球关注”。
奥斯卡并非天生就拥有极强的影响力,而是依托好莱坞的产业霸权,米国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通过“专业的评选机制”和“娱乐化的传播策略”,最终成为全球影视行业的“风向标”。
哪怕非英语国家的观众不认同其所有评选结果,也无法忽视它对全球电影产业、文化审美的深刻影响。
所以,方元即便看不上奥斯卡,在当下也不得不通过奥斯卡,达成自已的目的。
《瞬息全宇宙》主要演员全是华人,讲述的话题也是贴近米国社会的病症。
别问,问就是歧视。
而从电影艺术上来看,该片同样堪称剑走偏锋,属于大家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也是为何原时空《瞬息全宇宙》能在奥斯卡大获全胜的原因。
除此之外,好莱坞内部也很有默契。
每一届奥斯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推高其热度。
特别是入围名单公布之后。
毕竟这样,大家各自的电影,票房也会有所增长。
方元不会打破这样的默契。
相反,他还会进一步参与到其中。
就像今天,他破天荒参加了一档知名脱口秀节目。
节目中,方元大谈特谈此次奥斯卡,《瞬息全宇宙》的野心。
他要再造当初《无间行者》的奇迹。
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当然,聪明人都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毕竟奥斯卡又不是给你一个人开的。
更别提你还是个外人。
不过这样的宣传效果,确实非常不错。
《本杰明·巴顿奇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其余入围影片的发行方看到方元的态度,也转眼开始了各自的宣传。
于是,全球影坛以及娱乐媒体,都纷纷讨论起本届奥斯卡的激烈竞争。
甚至连“十年内最具含金量的一届奥斯卡”都喊了出来。
“这样一来,应该可以稳住后续票房增长。”方元看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