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同时震颤起来,随着他手臂的抬起,碎石群像被风吹起的沙粒般腾空而起,在他面前凝聚成旋转的石团。
突然,最后一人提议道:“我们要不试试移动自已?”
只见他张开双臂,身体微微颤抖着离地几厘米,却因控制不稳摔在地上。
引得其余两人哈哈大笑。
视频到这里结束。
全程不超过两分钟。
但在互联网上所引起的动静,却堪比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甚至还引爆了各大社交媒体,无数人自发加入讨论。
瞬间成为了几乎所有青少年的讨论的话题中心。
“你们说,那几个视频,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太真实了,不像是假的。”
“没错,而且你没发现,原视频已经被下架了吗?”
“诶,对啊,为什么突然下架了?”
“哼哼,我只能说懂的都懂,有人不想让这个视频流传出去。”
“可现在网上,还是有很多人在下载转发啊?”
“那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互联网。”
“是啊,而且你再看看各大媒体,他们有报道相关消息?”
“嘶!好像还真没有!”
“这下你懂了吧?明明这么大的新闻,为什么媒体不报道?明显是被上面给封口了啊!”
嗯,这就是如今北美青少年们的日常。
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于这种神神秘秘的事最为好奇。
而且非常自我。
伴随着“蓝皮书神秘事件”愈演愈烈。
他们也不禁跟着激动起来,脑海中冒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肯定是上面施加了压力。
不然,为什么要下架原视频?
新闻媒体为什么不报道?
有句话说得好,模糊不清的事最怕脑补。
这就是方元此次的营销策略。
原视频下架,自然是他们自已做的。
至于新闻媒体没有报道……
假的怎么报道?
总不能当真的发布新闻吧。
而且,聚光灯影业也给他们打过招呼,让他们暂且等一等。
等到《超能失控》正式发布预告片。
当然,方元也不怕最后会出事。
毕竟这种套路,并不是由他第一次使用。
恐怖片史上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鬼影实录》去年就曾用过这种营销套路。
以“家庭录像”形式呈现,宣传时暗示故事基于真实事件,强化观众的代入感和恐惧感。
然后再利用社交媒体,激发观众参与感。
还有发行方派拉蒙,推出线上活动,观众可通过官网为自已所在城市“投票请愿”,当某城市请愿人数达标,影片便会在该城市上映。
这一策略成功调动观众的主动性,形成“病毒式传播”,仅几周内就有超100万观众参与,甚至引发媒体对“粉丝倒逼发行方”的报道。
巧了,无论是《超能失控》,还是《科洛弗档案》,都和《鬼影实录》有点相似,同样是“伪纪录片”形式进行拍摄制作。
所以,方元心安理得地借用了派拉蒙去年的营销策略。
而且还加大力度,第一波就投入5000万营销费用。
“也该开始第二波营销了。”
“首支预告片推出,也不知道能有多少播放量……”
方元缓缓靠在椅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