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世事偏不遂人愿,真是时也命也!
明明跟对了段攸这样雄才大略的主公,占尽了天时地利。
自已却总在关键时刻因一时冲动或执念所谓的“战场大义” 掉链子。
这些年,太史慈在无数个深夜反复反思,望着营帐里的战损名册,终究不得不承认。
是自已太过莽撞,行事欠缺周全考量,才落得如此境地。
也正因如此,后来领军时,太史慈彻底磨去了往日的锋芒。
变得异常谨慎,甚至到了步步为营、连行军路线都要反复推演三遍的地步。
很多时候,哪怕是调整岗哨这样的小事,他都希望先以密电请示陛下,得到明确指令后再安排行动,生怕再出半点差错。
眼下,这位周都督面对如此关乎大唐疆域安危的大事,竟能这般雷厉风行、眼神都不带丝毫犹豫地拍板。
太史慈看在眼里,胸腔里翻涌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他既羡慕周瑜这份举重若轻的魄力,又忍不住替对方捏一把汗,生怕这决断里藏着疏漏。
其实他也想像年轻时那样,拍着帅案挥斥方遒、果断下令。
可每次话到嘴边,那几场大败的惨烈画面就会猛地涌上心头。
火光中的惨叫、将士们不甘的眼神、陛下接到战报时沉凝的脸色……
他,实在怕了。
怕自已一时疏忽遗漏了关键细节,怕这看似稳妥的计划里藏着神族的陷阱,更怕最终因自已的犹豫或误判导致战场失利。
一旦再败,别说这副都督的职位保不住,恐怕连在大唐军中做一员普通大将的资格,都要彻底失去了。
想到这里,太史慈悄悄松了攥紧的拳头,喉结滚动了一下。
眼底刚燃起的几分锐气又黯淡下去,只剩满心的纠结与沉重。
周瑜无奈地摇了摇头,指尖在冰凉的控制台上轻轻点了点,按下通讯器按钮,声音沉稳。
“传鲁肃即刻到指挥室。”
不多时,身着浆洗得笔挺的青色文职袍衫的鲁肃快步赶来,袍角还带着疾行的风意。
周瑜侧身让开屏幕,指着上面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