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大明经济圈(2)(2 / 4)

加之大明文官集团的崛起,皇权受到了严重制约,中央朝廷掌权者都是一帮代表地方豪族利益的文官集团,皇帝想收商税就变得更加艰难。

很多人潜意识里会认为大明是皇权的巅峰,因为大明有专门为皇帝服务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而事实正好相反,大明是中央朝廷权力达到巅峰的王朝,但中后期的明皇却是历史上皇权专制程度最低,君主权力受限制最大,皇权最为萎缩的王朝。

纵观秦、汉、唐、宋的皇帝们,他们可以大肆建造离宫别馆,任用外戚,大规模控制舆论,甚至是抢劫市民。

而大明中后期那些皇帝们却很惨,他们对经济、军事、文化、舆论等方面的影响能力来说,是历代帝皇权力中最小的。

皇帝想换太子换不了,连自己的私事都不能自主,崇祯帝搞钱打仗还要像乞丐般求着臣子们,处处都受到了制约。

朱元璋废了宰相制度,减少了权臣可能出现篡逆之事的风险,明面上好像加强了皇权。

可后来的那些明皇无法胜任繁重的工作量,于是就有了内阁、司礼监等部门。

但这种政治体制将要面对新的问题。

特别是张居正遭到清算后,出现廷会推的阁臣,皇帝不信任,皇帝亲自提拔的阁臣,外廷不满意的情况。

内阁作为皇权的代理者,崇祯时期的内阁大臣动辄被言路攻击,无法久任,这恰恰是皇权衰微的表现。

朱由崧已经正在将这种情况慢慢的去改变。

邢如意可以说是亲眼目睹并亲身参见证了朱由崧一步一步的成长,以及逐渐掌握朝廷权力的整个过程。

曾经的朱由崧不过是一个流亡江南的落寞王世子罢了,甲申之变后,尽管马士英等一帮武勋在应天府拥立他称帝。

然而,朱由崧由于在江南毫无根基可言,既无人支持,又无实权,这个皇位实则只是被供奉于宫廷的一具傀儡而已。

直至朱由崧跳出皇宫的束缚,掌控住军队的控制权,这才真正摆脱权臣的羁绊,得以按自己的意志施政。

江南地区的商贾和地方豪强势力庞大,不但严重威胁皇权,更对朝廷的财源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