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由崧也明白,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还是后世的考编,只能筛掉学渣,但是却筛不掉人渣。
这就要有一套相应的监察制度,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朱由崧说道,
“是以,朕欲新立官吏学院,教导天下官吏,使之政令上下通达,孙卿以为可否?”
“这……”孙奇逢只是略一沉吟,开口说道,“陛下高瞻远瞩。”
朱由崧看着孙奇逢,说道,
“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匹夫之过,祸及家小,官员之过,那可就是祸及一方了。”
“此事关乎我大明天下社稷,朕欲将此事托付于孙先生,可行?”
孙奇逢连忙站起身,“陛下,如此重任,草民深感惶恐啊。”
“孙先生有大气节,如今我大明读书人风气流于谲诈虚伪,官吏腐败,朕欲肃整官风,非先生不可。”
孙奇逢摇头,“陛下,如今草民专心求道,不问世事。”
“何为道?”
“格物致知也。”
朱由崧此时心里是有些郁闷的,心想孙奇逢不会是因为抗清失败,对大明失去信心,想彻底躺平了吧。
这怎么能行,必须扶老孙起来嗨。
“哈哈哈……”朱由崧走到孙奇逢面前,高声说道,“难道辅佐君王而承治天下,为生民立命,开万世太平,这就不是道?”
果然,孙奇逢被皇帝这番话说得变了神色,心底豪气顿生,他在家乡选择聚兵抗清,骨子里自有一腔热血。
孙奇逢眼神发亮,用略带激动的语气说道,“此乃大道也!”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出自北宋大儒张载。
这种崇高的理想,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但这并不妨碍华夏大地的精英们以此为追求,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这是一道光,指引着无数人。
因为他能让华夏精英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回属于自己的使命。
“孙先生可愿助朕光复我大明昔日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