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战略性议和(2 / 3)

也不去压制,任由他们去讨论。

朱由崧现在就像是个裁判,让黄道周去谈,安静的看着各方朝臣们的反应。

作为皇帝,这是一种政治谋略,对清廷持一种模糊性的战略态度。

后世21世纪咱们的政治模糊战略就玩得非常溜,把世界各国忽悠愣了,利用几次空档期,一步一步强大起来。

清廷的探子是肯定能打探到大明朝堂信息的,知道大明朝堂对战争的声音。

如果清廷发现大明朝堂上都是主战派,一个个都在暗中准备战争,那清廷以多尔衮为首的主战派,肯定会占优势,堵死了以济尔哈朗为主的主和派路子。

朱由崧心里想议和,但不是那种偏安一隅的投降派,所以绝不能让那些议和掌了朝堂大权。

要不然就会出现消极怠工、躺平的现象,那就完犊子了。

对清廷的模糊战略,是做出来给他们看的,说不定可以让清廷内部两派陷入争论,自己就可以偷偷发展。

原本整顿漕运的事,朱由崧是想等锦衣卫肃清完地方叛乱余党后,让陈明遇去处理的。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常州府无锡县居然出现漕运船帮堵运河,把邢如意的商船都堵了的事,便先让夏三娃带人去处理了,算是打前站了。

这时陈明遇进入奉天殿。

“臣参见陛下。”

“免了吧。”

陈明遇递上一大叠档案,说道:“陛下,参与叛乱的地方官员都核查出来,除了少许出海逃跑的,都已经抓捕归案,供词证据也已经罗列完了。”

“把供词档案分发刑部和大理寺定罪吧。”朱由崧随手大略翻看了一下,就放在御案上,抬头对陈明遇说道,

“陈卿,江南漕运需要尽快整合出来,朕想让你去常州府整顿漕运。”

陈明遇愣了愣,没想到皇帝会让他出手整顿漕运,而不是让朝臣去处理,心里多多少少充满了不解。

好在朱由崧给了他一份档案规划,并解释了原因。

大明沿江一带,靠着漕运讨生活的漕工人口数量近百万。

甲申之变,崇祯上吊,大明北方烂了,没了,朱由崧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