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说你们把望远镜做出来了?”
孙云球点点头,“是的陛下。”
“快拿来给朕瞧瞧。”
孙云球明显是有准备的,从布兜里拿出两副双筒望远镜,恭敬的递给朱由崧。
朱由崧见这望远镜外壳是用铜做的,很是高档的样子。
放在眼睛前试了试,效果跟他后世地摊上那种几十块钱一副的望远镜差不多,远处景物被拉近,看得特别清楚。
望远镜的作用就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的眼睛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这玩意用于军队就不错,“这种望远镜能量产吗?”
孙云球回答道:“回禀陛下,主要是磨镜片费时间,差不多一个月能做出八九副吧。”
朱由崧听说一个月才做八九副,这产量也太少了。
“这镜片好像是又水晶做的,”朱由崧打量着望远镜,“朕记得给了天工院制作玻璃的配方。”
朱由崧看向宋应星,“宋卿,难道天工院还没能制造出透明玻璃吗?”
宋应星摇摇头,“陛下,我们按照你给的配方,制造出来的玻璃好看,但是不完全透明,并不能用来做望远镜。”
随后宋应星将几块玻璃送了上来,朱由崧发现这些玻璃并不是因为杂质问题,而是像后世的花玻璃,有些凹凸不平,完全不怎么透明,还有不少气泡。
朱由崧有些郁闷,说好的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按比例加一起经过高温就能生产玻璃,但是现在生产出来的都是啥玩意。
玻璃都做得不平,怎么可能透明哦。
看来要推动明末的科技,还是任重道远啊,得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
朱由崧倒是想到一个人,如果能让他也参与进天工院就好了。
那个人就是明末四大公之一的方以智。
但是这个方以智要怎么讲呢,他也属于那种空有民族气节,却是忠臣误国类型的人吧,南明这样的文人不少。
方以智崇祯十三年考中进士,入庶吉士,后在北平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后来李自成攻破北平,方以智宁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