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朝会(2 / 4)

都是受程朱理学教育长大的。

程朱理学的影响之一就是更注重名声,还有一种“正义在我”的自信。

在程朱理学里,道心和人心是分开的。“道心”理解为即通晓天理的心,“人心”理解为被人欲蒙蔽的心。

程朱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但是人就有私心欲望,“灭人欲”又是那么好灭的么,万千个读书人都难出一个。

这就导致明朝读书人中出现一大批伪君子,他们自身无法做到的事,却道德绑架别人。

这些御史最爱干的就是抓住皇室的各种绯闻,大肆弹劾,历任朝代藩王被弹劾最多,被整得最惨的就是明朝皇室。

“朕并非无故来迟,昨日听闻京营士兵闹饷,彻夜难眠,天未亮就赶去郊外伏兵场发饷,安抚军心。”

朱小菘认为当明朝的皇帝,不但要有强大的心理能力,还要脸皮厚,那些御史的叽叽歪歪不要太当回事就成。

和这帮子御史打嘴炮,那是浪费时间。

他不想和这帮御史打嘴炮,直接说明迟到的原因。

谁知他这话音一落,又有朝臣出列,说道:“陛下,你这不合规矩。”

出班说话之人是兵部郎中李卓。

这下朱小菘彻底大怒,“朕强武备,振军心,有何不对!”

李卓丝毫不惧朱小菘,侃侃而谈,“陛下,士兵发饷当由兵部派遣官员去做,陛下身为君王,却亲自去发饷,致兵部地位于何地。”

“要是万事都由皇上你代劳,朝堂运作岂不是要乱套,要我们这些臣子做甚。”

朱小菘心中冷笑,让兵部官员去发饷,他们又可从中克扣捞一笔吧。

而且这些人恐怕防范自己这个皇帝接触兵权才是真,那样的皇帝是不好控制的

“朕还要问你们兵部是干什么吃的呢,这都年底了,为何欠着京营将士们军饷不发?导致京营士兵闹饷,要是让军队出现哗变,你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吗?”

兵部郎中李卓依然底气十足,“陛下,我们兵部不发饷,那是因为户部不给钱。”

朱小菘看向户部的一众官员,想看看他们怎么说。

户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