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最令人恐惧的地方在于,它展现的不是为财为情的谋杀,而是源于人性最深处的嫉妒和自卑的恶意。
这种恶意没有具体的理由,却比任何有理由的仇恨都更加可怕和持久。
野野口修最终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但留给读者的,是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和警示。
祁缘感觉,余惟是在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尤其是身边的人好。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成功照出了以前那个脆弱敏感的他自己。
很难想象,如果放任那种情绪滋长,最终会酿成多么可怕的后果……还好他被余惟打醒了。
虐了两次,不服也难。
余惟不仅给了读者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更给了读者一个审视人性的机会。
祁缘长出一口气,最后才打开手机发了条微博。
神作!
对于读者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神作。
虽然神作这两个字如今已经快被用烂了,什么阿猫阿狗都敢称之为神作,神回……
毕竟所谓神作只是个主观评价,没什么具体标准。
但《恶意》这本书给到神作并不为过,很多推崇这本书的将它誉为东野圭吾最好的作品,和《白夜行》齐名。
一部充满深沉的怨恨,另一部则燃烧着炽烈的爱情。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