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更值钱的玩意儿。
林乔更是忙得脚不点地。白天,她戴着斗笠,挽着裤脚,在各个村子、田头、工地上转悠,看庄稼长势,看道路进度,跟老农交流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晚上,她就在油灯下(后来她让007弄了个节能台灯,伪装成琉璃灯),跟007一起研究下一步计划,画各种图纸——水车、风车、简易加工器械……
她这郡主当得,比庄稼汉还忙。皮肤晒得黑红,手上磨出了新茧,但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蓬勃的干劲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好消息接连传来。
修整好的道路迎来了第一批主动上门的粮商,给出的价格比往年高了足足三成!“种田郡主”的名声随着那些优质粮种和加工品传开了,甚至邻县邻府都有人慕名来采购。
有了钱,就好办事。林乔拿出大部分收益,投入到封地建设中。兴修水利,开挖更多的水渠池塘;推广新农具,提高耕作效率;设立学堂,让村里的娃娃们也能认字算数,顺便灌输点“科学种田”的思想……
封地眼看着一天一个样。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荒芜的坡地绿意盎然,村子里新房子多了起来,百姓们的脸上笑容也多了。
林乔偶尔也会想起“回家”的事,看着那缓慢爬升到35%的进度条,她却不那么着急了。她看着这片在自己手下焕发生机的土地,看着那些因为她而吃饱穿暖、脸上带笑的百姓,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和成就感。
这日,她正带着人在一片新开垦的梯田上试验一种新的间作套种法子,远处官道上忽然烟尘滚滚,一队打着王府旗号的人马疾驰而来。
护卫通报,是王府长史奉王爷之命前来。
林乔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王爷反悔了?要召她回去?
她拍拍手上的泥,迎了上去。
长史是个严肃的中年人,见到一身粗布衣裙、像个农家女的郡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恭敬,行礼后,递上一封王爷的亲笔信,还有一个沉甸甸的锦盒。
林乔狐疑地打开信。信上,王爷先是问了问封地近况,语气平淡,接着话锋一转,说听闻她将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陛下闻之亦甚为欣慰。最后,笔迹略显凝重地写道,北边几个州府今春遭了蝗灾,夏粮几乎绝收,恐有饥荒之虞,朝廷虽已调拨赈济,但杯水车薪……问她这“种田郡主”,可能想想办法,筹措些粮食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信末,王爷特意强调,此事全凭她自愿,量力而行即可。
林乔放下信,心情复杂。她打开那个锦盒,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枚刻着“安民”二字的玄铁令牌,旁边还有一叠厚厚的银票。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她抬起头,望向北方。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她似乎能想象到那片土地上的艰难。
“长史大人,”林乔收起信和令牌,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请回复父王,女儿……尽力而为。”
送走长史,林乔立刻行动起来。她召集所有里正和管事,将北边灾情说了。
“咱们现在日子好过了,不能看着别人饿肚子。”林乔看着众人,“我打算,封地今年秋收的三成粮食,加上库房里所有的红薯干、土豆粉,全部捐出去赈灾。另外,再拿出王府给的那笔银子,向周边州县平价采购一批粮食,一并送去。”
底下沉默了片刻。三成粮食,不是小数目。
李庄头第一个站出来,瓮声瓮气地说:“郡主,俺没意见!要不是您,俺们今年别说捐粮,自个儿能不能吃饱都难说!俺们青河庄,捐!”
“对!捐!咱们不能忘本!”
“郡主仁义,咱们也跟着做回善事!”
“俺家还能拿出两只鸡!”
众人纷纷响应,情绪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