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贫血加上过度疲劳。林工,你必须休息。”
但在病床上躺了两天,她就偷偷跑回实验室:“型号进度耽误不得。”
母亲来信说给她介绍了对象,是北京的一个工程师。林乔回信婉拒:“妈,我现在的心思都在型号上,实在分不了心。”
渐渐地,再没人给她介绍对象了。大家都明白了,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早已把整个人生许给了航天事业。
型号研制最关键的阶段,林乔连续三个月没休息。一天晚上,当她终于完成最后一份设计图纸时,窗外已是晨曦微露。
她独自走到试车台前,看着那庞然大物在晨光中的剪影。这些年来,有多少个这样的清晨,她在这里迎接曙光。
突然,背后传来脚步声。是赵工。
“年轻时候,我也常这样看着试车台。”老专家轻声说,“总觉得它在对我说话,说它想要飞得更高更远。”
林乔微笑:“是啊,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后悔吗?”赵工突然问,“把最好的青春都奉献在这里,连个家都没成。”
林乔望向远方,目光坚定:“不后悔。这就是我的家。”
型号终于研制成功。在庆功大会上,林乔被授予“航天贡献奖章”。站在领奖台上,她看着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日夜奋战的同事、谆谆教诲的老专家、默默支持的后勤人员...
“这个奖章不属于我一个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它属于每一个在戈壁滩上奉献青春的人。我们可能永远默默无闻,但祖国的航天事业会记住我们每一个人。”
晚风吹过戈壁,带来丝丝凉意。林乔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抬头望向星空。在那片璀璨中,有他们正在研制的卫星将要奔赴的地方。
她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天,型号成功了。这些年来,戈壁的风沙磨去了青春的容颜,但磨不去心中的梦想。我可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但我设计的每一个零件,都像是我的孩子。它们将乘着火箭飞向太空,那是我生命的延续。”
合上日记,她取出郑老送的计算尺,轻轻摩挲。尺身上的刻度已经有些模糊,但那份精益求精的精神永远清晰。
窗外,一轮明月照耀着戈壁滩。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正有一代航天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
林乔知道,在这条路上,她找到了比个人幸福更崇高的使命——用一生的坚守,托起中国航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