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圆梦航天12(2 / 2)

,所有频谱分析都要手工计算。林乔发明了一种“土办法”——用自制的手摇计算机配合绘图仪,一点一点地绘制频谱图。

那些日子,她的手上总是沾着墨水,眼底带着黑眼圈。

“要不...换个简单点的题目?”母亲来看她时,心疼地劝道。

林乔摇摇头:“就快有突破了。”

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当她第无数次核对数据时,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某种特定的频率组合总是伴随着压力振荡。

“这就是关键!”她激动得跳起来,连夜重新计算。

第二天,她抱着厚厚的计算稿找到陈教授:“教授,我认为不稳定的根源在于某些频率的耦合共振...”

陈教授仔细看了她的分析,眼中闪过惊喜:“很棒的发现!但这还需要实验验证。”

更复杂的实验开始了。林乔设计了一套精巧的声学激励装置,用来模拟不同频率的扰动。实验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精度,一个数据往往要反复测量多次。

最困难的时候,她连续三天睡在实验室,靠冷馒头和开水度日。同学们都说她“走火入魔”了。

但付出总有回报。在毕业答辩前一周,她终于获得了决定性的实验数据——成功验证了自己的理论!

答辩那天,教室里坐满了人。很多听说她挑战这个难题的老师都来了,想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生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林乔站在讲台上,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她从理论基础讲到实验设计,从失败经历讲到最终突破。当她展示出那些精美的频谱图和实验数据时,台下响起一片惊叹。

提问环节,一位外系的教授质疑道:“你的理论很新颖,但实际工程中可行吗?”

林乔从容回答:“我已经与航天院的工程师讨论过,他们认为这个思路很有应用价值。下一步可以...”

答辩结束后,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陈教授走上讲台,难得地情绪激动:“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优秀的毕业论文之一!不仅因为有创新,更因为展现了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

最终,林乔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并被推荐到航天核心期刊发表。

更让她惊喜的是,答辩结束后,航天院的王总工特意来找她:“小林,您的这个研究成果对我们目前的型号研制很有启发。毕业后愿意来我们课题组工作吗?”

林乔的眼眶湿润了:“我愿意!”

毕业典礼上,当林乔接过学位证书时,她看到台下的陈教授、郑老、还有特地赶来的父母都在为她鼓掌。

晚上,她在日记本上工整地写下:

“今天,我为四年的大学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篇论文不仅是一份学术成果,更是对航天精神的践行——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未知领域勇敢探索。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更多难关等着我去攻克。”

她轻轻抚摸着那本厚厚的毕业论文,封面上的标题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她大学生活的总结,更是迈向航天事业新起点的宣言。

窗外的星空格外明亮,仿佛在向她招手。林乔知道,她的航天之路,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