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递来一沓稿纸。
“试试这个变换方法。”是李工。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她身后,“我看你用的方法很特别,但是到这里卡住了对吧?”
林乔惊讶地抬头。李工指着一处推导:“这里,如果用傅里叶变换,会不会简单些?”
在李工的指点下,林乔豁然开朗。临走时,李工突然说:“你的数学功底很扎实,而且...思路很新颖。继续保持。”
最困难的环节是加工微型部件。学校的机床精度不够,项目组不得不去市里的精密仪器厂。作为组里唯一女生,林乔经常被厂里的老师傅质疑。
“小姑娘懂什么精度要求?”一个老师傅看着林乔给出的图纸直摇头,“这公差要求太高了,根本做不到。”
林乔没有争辩,而是拿起一个零件仔细检查:“师傅,如果改用磨削工艺,而不是车削,是不是能达到这个精度?”
老师傅惊讶地看她一眼:“哟,还懂工艺?来来来,你说说看...”
在和林乔详细讨论后,老师傅终于点头:“我试试看吧。不过要是做坏了,可不能怪我。”
等待零件加工的那几天,项目组暂时空闲下来。刘工和李组织大家去参观附近的航天展览。
展览馆里,一枚长征火箭的实物模型巍然矗立。林乔仰头看着那白色的箭体,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就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领域。”刘工轻声说,“每一个部件,哪怕再小,都关系到整个任务的成败。”
李工接话:“现在我们的技术还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航天会迎头赶上。这个重任,就在你们年轻人肩上。”
林乔默默握紧了拳头。
加工件终于完成了。测试那天,整个项目组都紧张地围在实验台前。林乔设计的磁悬浮结构能否工作,就在此一举。
“通电!”
“磁场建立!”
“转子起旋!”
随着转速逐渐升高,悬浮在电磁场中的转子平稳旋转,没有一丝摩擦声。
“转速3000...5000...8000转!”负责记录的数据员声音发颤,“远超传统轴承的极限!”
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刘工激动地拍着林乔的肩膀:“成功了!小姑娘,你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思路啊!”
但庆祝很快被一个问题打断——高速旋转下的转子出现了轻微振动。
“还是不行。”赵师兄沮丧地说,“振动会导致控制精度下降。”
大家陷入了沉默。这时,林乔突然想起前世的一个解决方案:“也许...可以增加主动振动控制?用传感器检测振动,然后实时调整电磁场...”
这个想法太大胆了,以80年代的技术水平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刘工却若有所思:“虽然现在做不到,但是指明了方向。林乔,把这个思路详细写进报告里。”
项目结束的前一天,刘工特意找到林乔:“你的表现很出色。毕业后有没有考虑来航天院工作?”
林乔的心跳骤然加速:“我可以吗?”
“只要你保持这种创新思维和踏实作风,航天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刘工郑重地说,“不过要记住,航天事业需要长期坚持,可能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看到成果。你准备好了吗?”
林乔用力点头:“我准备好了。”
回家的火车上,林乔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心中满是充实感。这个寒假,她不仅接触到了真实的航天项目,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打开日记本,她工整地写下:
“今天,我触摸到了真实的航天工作。它不像想象中那么浪漫,更多的是枯燥的计算和反复的试验。但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