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装载的聚合光棱武器很感兴趣,并主动让“锚点号”行星级战列舰轰了一炮。
怎么说呢,威力只能算凑合,可以融化直径不超过十米的铁陨石靶子。
瞬发威力比激光武器要强的多,但相比于持久输出的激光武器,聚合光棱武器的平均功率又远远不如了。
但这唯二配备了武器的行星级战舰,目前都是攻大于守的阶段,“彗星号”和“锚点号”都可以互相摧毁彼此,就看在茫茫太空之中,谁先发现对方了。
不管怎么说,罗清认为人类的武器体系之路,仍然漫长。
除了这两艘太空飞船之外,英国的“新大陆号”和日韩的“孤屿号”行星级战舰则和“万年炎帝号”、俄罗斯的“万年风雪号”,则是纯粹的科研用舰,用来验证未来恒星级战舰的可行性。
毕竟,行星级飞船潜力有限,急于上武器并没有太大意义,中俄英走的都是在月球上实验真空下的武器路子,等后期恒星级战舰成型了,再想办法搬到船上。
太空军距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未来的星空之战人类肯定不能依托各国舰队去单打独斗,必须建立统一指挥。
常伟思将军在退役前,发起了整合各国太空军的号召,六大行星级飞船建立了统一的电磁信号指挥系统,在这些太空军里,国家概念开始被淡化。
或许用不了多久,太空军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的影响就能渐渐凸显起来。
同样是在一年,行星防御理事会的PIA前局长,托马斯维德也决定冬眠,这个在PIA干了二十年的局长,同样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
曾任PDC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