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后来我放弃了这个打算。
我认为这个决定有利有弊,弊端是,我没能给这个案子一个真正的“解答”,这样会让这起事件显得虎头蛇尾,这个弊端是很致命的,作为作者的我也明显会受到相应的代价,也许会有一部分读者因此放弃本书。
好处是,大家可以意识到,日本陈旧的警察系统到底是怎么办事儿的,现实要比我写的更加残酷,这还只是刚开始;除此之外,本卷的卷名即为“溶於雾中”,溶于雾中的不仅仅指的是宅间在抛尸时的身影,还是指真凶的轮廓,乃至事件的真相——在山户母女离开东京,菅野被命令停止调查本案,宅间被送检之后,这一切已经得到了盖棺定论。
菅野突然之间意识到的那种可能性永远也无法得到证实,这种怅然若失之感,我希望大家能够和菅野这样的警察共同体会。
此外,您对本次事件结果的看法,也基本可以说明您在这方面的价值观。在情理和法理之间,总是会出现不能兼顾的情况,您的选择,足以说明您在两者之间的倾向。
——有人可能会问,菅野为什么不偷着继续调查,别的小说,别的电视剧不经常会这么演吗?主角觉得案件有冤情,遂瞒着上司继续调查,哪怕为了此事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在所不惜。最后成功解决了事件,获得了众人的掌声和敬意。
菅野也的确是一个可以为了正义殉葬的殉道者,为什么他反而接受了这一现实?
如果没有灰原,他或许是应该会执着的追求真相的。
小田切部长的敲打对他来说肯定远远不够,显然不能阻止他的行动。
但如果灰原也开口劝他放下,他就没办法继续当做没听见般我行我素下去了。
面对小田切的第一次交锋,菅野在小田切“围魏救赵”般的话术下败下阵来。
而在面对灰原的正面交锋中,他又再一次败北了。
不同的是,灰原是正面击溃了菅野的心理防御——她明确指出了“这样的真相对所有人来说都好。”
所有人都站在了他应该站在的位置上,受害者的家属,得到了解脱;警察快速准确的解决案子,得到了荣誉;凶手完成了他的夙愿,得到了他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