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上午,接诊间隙,边沐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小餐馆那二位老人的对话,情绪上多多少少也沾染了些许灰色的东西。
一直以来,边沐本能地认定街巷坊间对自己的接受度还是蛮高的,现在看来,或许并不是那么回事儿。有些事、有些方面,自己确实需要认真、冷、理性地反思一下。
无形中,边沐给人号脉的时候就有些走神儿。
“边大夫?!该我了耶!”下一位中年女患者笑着提醒了一下。
“哦……不好意思,我看看你的主要症状……请稍候!”不好意思笑了笑,收回思绪,强打精神,边沐暗自告诫自己不能再走神了。
自打叶护士被调到分馆之后,平时分诊工作主要由三位实习生商量着分担,年轻实习生小刘综合业务略显优势,平时钻研业务最为用功,边沐安排她当了个实习生小组长,有些小事交由她做主。
到底还是年轻,基本上谈不上什么行医经验,自身生活阅历也比较单纯,好多原本应该在线上或者线下服务前台婉拒出门的患者他们也给筛选进来了,客观地讲,边沐不大愿意接诊这种不缺钱又特惜命的患者,在他看来,多多少少吧,这也算是某种医疗资源浪费。
小孙护士上岗后,到底是老人,她还是比较熟悉边沐行医风格的,加之她本人一心向医,非要把自己头上的护士帽子甩掉,平时钻研中医业务确实还挺用心的,并非那种“小镇做题家”式的考试型钻研,对于患者的初级筛选,她其实比叶护士还要在行些。
由此,边沐出门诊相对还能轻松如意些。
电脑分诊简略记录显示,眼前这位33岁的中年患者最真实的医疗诉求就一条:想方设法将其血色素数值稳定在120g/L以上,其它主诉都带有明显捎带脚的意味,反正也挂了号了,尽量利益最大化,尽可能要求边馆主将自己的身体调养到同龄人当中最理想的状态。
再看职业属性:中学教师。
“难怪呢……各行各业三大怕之一,呵呵……看这意思,这位是小孙的朋友?或者远亲什么的?!不然的话,像她这类养生型患者第一批次就被小孙PASS掉了……”一边浏览分诊记录,边沐不由心下暗忖道。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