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敲打着扬州考古基地的铁皮屋顶,像是无数细小的鼓点,在深夜里低鸣。
临时实验室里,空气夹杂着潮湿的泥土味和仪器散发的淡淡金属气味。
董文翊站在实验桌前,目光沉稳地扫过桌上那枚刚从邗沟遗址清理出的隋代铜铃。
铃身青绿,刻满繁复的莲花纹,中央一圈隐约可见运河水道的轮廓,仿佛一条蜿蜒的龙脉,在昏黄灯光下泛着幽光。
“徐小宁,断代结果出来了吗?”董文翊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徐小宁推了推眼镜,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碳-14分析数据,语气中透着兴奋:“初步确认,铜铃年代在公元600年前后,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时期。误差不会超过十年。”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林瑶,“但这铃里的东西……你得看看。”
林瑶站在实验桌另一侧,手持放大镜,专注地观察铜铃内壁。她纤细的手指轻轻转动铃身,露出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
缝隙里嵌着一卷薄如蝉翼的铜箔,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纹路,像是运河水系的缩略图,夹杂着佛教密宗的符咒花纹。
她皱起眉头,喃喃道:“这不是普通的地图……是机关密码。”
实验室里,团队其他成员围拢过来。
赵子昂调整着地面雷达的屏幕,试图将铜箔上的水系图与邗沟遗址的地形叠合。
苏婉翻开一本扬州地方志,手指在泛黄的书页上滑动,寻找与运河相关的记载。
李铁靠在门框边,警觉地扫视着窗外,雨幕中隐约可见远处挖掘现场的灯光。
“通济渠,605年开凿,从洛阳到扬州,连接黄河与淮河……”苏婉低声读着地方志,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炀帝为了经济统合,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民间传说他开运河是为了泄睢阳的王气,削弱地方势力。”
董文翊微微颔首,目光却未离开铜箔。他的手指在水系图上轻轻划过,触碰到一处刻有“水龙护脉”的铭文。
脑海中浮现出前几日老王提到的泄地气传说——隋炀帝借开运河之名,暗中破坏地方龙脉,以巩固中央集权。
这传说与《隋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