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朝堂风云(2 / 3)

若聚众作乱,谁来担责?”

“臣愿担责。”杨士奇上前一步,语气温和却坚定:“曾以为,可在京郊设规化营,选蒙古旧时中识大体者为统领,协同朝廷官员管理。另设学堂,教其子弟汉字礼仪,也可参加科举,不出三代,自会认同大明。”

“迂腐!”朱高燧嗤笑,“本王二哥说杀,你们说放,依本王看,不如把阿鲁台关进动物园,让百姓买票参观,既解气,又能创收,一举两得,多好。”

朱高燧的话引得一阵低笑,却被朱棣的目光扫得瞬间安静。

“少师,你怎么看?”

闭目养神的姚广孝缓缓睁开眼,声音平淡无波:“陛下,阿鲁台是杀是留,皆在陛下一念之间。但老臣以为,杀他,需让漠北人知惧,留他,需让漠北人知恩。惧易生怨,恩易生怠,唯有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

说完,姚广孝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朱棣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殿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决断。

朱棣心想:历史上的阿鲁台后来又造反,可杀了阿鲁台,固然能泄愤,能立威。,却堵死了那些摇摆部落的归顺之路。

放了他,显仁德,去难平边军的血仇,再说他会死灰复燃。

至于那些鞑靼部众,杀,是下策,囚,是中策,化,才是上策。

他想起朱吾能曾说过的民族融合,想起宁郡主记录的蒙古部落人口册,想起在草原庆功宴上那对年轻人相视而笑的模样。

朱吾能曾经告诉他,等漠北的学堂建成,他愿给孩子们当老师,教他们现代的知识。

宁陵也表示,可以教他们医学,教他们识字,希望能为漠北做点事。

“阿鲁台,”朱棣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军之力,“罪大恶极,本应凌迟。但念其部众已降,朕免其极刑,改为斩立决,曝尸三日,已慰战死将士英灵。”

朱棣考虑再三,觉得还是会反的阿鲁台还是杀了好!

武将们虽有不甘,却也领命:“陛下圣明!”

“其亲信三十余人,皆斩首。余者,无论将领,牧民一律赦免。”朱棣继续道:“夏爱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