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部队出发前,特意单独召见过丘福。
丘福,这位靖难之役的第一大功臣,勇猛无比,对他和大明都是忠心耿耿。
朱棣是在朱吾能那里看到过历史,深知历史上丘福曾因轻敌战败,但他朱棣是重情重义之人,就想着如今有朱吾能的供给,人员配备,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都远胜从前,且丘福与朱高煦交好,便决定派他与二儿子一同担任先锋。
“邱爱卿,此次北伐,由朕亲征,朕为你以先锋重任,你当谨慎行事,兵事非同儿戏,切不可大意轻敌。”
朱棣看着丘福语重心长的说道。
丘福赶忙跪地,抱拳高声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定将那鞑靼贼寇,打得落花流水。”
朱棣微微点头,又叮嘱道:“勿谓易得,战场上,切不可轻信俘虏之言,朕给你定好战术,你需牢记于心,万不可擅自更改。”
丘福心中虽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恭敬的应道:“末将领旨!”
几日后,大军出征。
丘福与朱高煦率领着先锋部队,士气高昂的踏上征途。
一路上,明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当大军抵达胪朐河时,天空湛蓝,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丘福望着这条河,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哼,鞑靼贼寇,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在沿途的小规模接触中,配备了火枪等现代化装备的明军势如破竹,除了有少数几人受伤,几乎毫发无伤的都打赢了战役。
丘福心中更是信心大增,觉得鞑靼不过如此。
一日,在胪朐河南岸,明军俘虏了一名鞑靼的尚书级别官员。
这名官员被带到丘福面前时,吓得浑身发抖。
“你是何人?如实招来!”丘福大声喝问。
那官员战战兢兢的回答:“回……回将军,小……小的是鞑靼的尚书。见识过你们的火器,大汉听说您来了,吓坏了,向北逃跑,离这里就30里。”
丘福听闻,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之色,心中暗道:“哈哈,汉王殿下刚好不在,这可是擒获蒙古大汉,立下不世奇功的天赐良机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