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犯人逃脱或者法场被劫,那你这乌纱帽恐怕也就保不住了。”
知府连连点头,陪着谄媚的笑容应道:“多谢王爷提点,下官定当竭尽全力,绝不让王爷失望。下官一定会加强警戒,确保万无一失。”
朱高遂满意地点点头,但似乎还不放心,又补充道:“你先不要打草惊蛇,以免打草惊蛇。待到问斩那天,再精心布置好人手,布下天罗地网,只等那些江湖人士自投罗网,将他们一网打尽。”
知府赶忙应道:“是,是,王爷英明,下官遵命。”
因朱高遂判了朱重十秋后问斩,深得民心。
朱高遂返回南京城时,一路上受到了众多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欢送。
街道两旁站满了人,纷纷向朱高遂投来友善和感激的目光。
人群中,有人手捧着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有人则拿着精心制作的糕点、鸡蛋等食物,热情地递到朱高遂面前。
这些礼物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老百姓对他的真诚心意。
朱高遂对这突如其来的场景感到十分意外,他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多人来送别他。
他面带微笑,欣然接受了这些礼物,并让手下的人将银子付给了每一个送礼的人。
他站在马背上,居高临下地望着那些热情的凤阳百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他暗自想道:“哼,本王这次事情办得如此漂亮,父皇肯定会对我另眼相看的!”
朱高遂不断地向百姓们挥手道别,直到他骑着马走出了好一段距离,才缓缓放下手来。
然后,他大手一挥,对着身后的手下们喊道:“出发,回南京!”
赵王和汉王都忙,而留在南京城的朱高炽同样也没有闲着。
天还未亮,朱高炽就已经匆匆赶往书房,准备协助他的父亲朱棣处理国家大事。
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他毫不退缩,眉头甚至都没有皱一下。
朱高炽还十分贴心地对朱棣说道:“父皇您每天都要处理如此繁多的政务,实在是太过操劳了,儿臣愿意多承担一些,为父皇分忧解难。”
这番话让朱棣深感欣慰,觉得自己这个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