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部分招工名额,县里戴帽子分配下来,给了下塘大队两个名额。
这种事不归郑虎管,名额刚到队部,方唯还没想好该怎么处理。
招工回城,对于知青来说,是关系到今后命运的问题,他必须要慎重。
方唯不紧不慢的朝着大队部走去,他准备去看看新送来的文件和报纸,顺便考虑一下这个招工名额的分配问题。
来到队部,他先看了当天送来的文件,然后召集郑虎等人开会。
“事情就是这样的,两个招工名额,大家有什么建议”
这次招工不是当地企业来招工,而是衡州铅锌矿场要在县里招收30名工人,主要就是为了解决知青的工作问题。
各大队要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上报公社,公社经过审查后,将符合要求的人员名单交给招工单位。
这份名单基本上是最终名单,只要通过招工单位的政审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矿场工人。
“大队12个生产队,可招工名额就两个,怎么分配”
“那还不好办,先让各个生产队挑选,然后每个生产队只能上报一个人,全大队就是12个知青。
然后咱们从12个知青里面选出两个人报到公社,不就行了”
大家议论了一会,便拿出了解决方案。
方唯点点头,然后让高文书去下发通知。
因为名额不够,可以想象竞争会很激烈,但大队也没有办法,只能抱着优中选优的态度进行挑选。
通知下发到二队,整个知青组都炸锅了。
“琳琳,好可惜哦,人家这次是招收下井的矿工,没咱们的份儿。”
姜霞整个人都蔫了,由于工种的关系,她和楚琳琳都没希望。
二人索性也没有报名,没必要浪费感情。
“再等等吧,我总觉得以后像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你说不定还能回省城呢,别急嘛。”
楚琳琳就要淡定得多,她家里的子女多,生活条件不太好,从生活上来说还不如待在农村呢。
而且她总觉得上面不会让大家一辈子留在农村,总有回去的那一天。
最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