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段匹磾(2 / 4)

够在并州地区继续坚持抵抗,延缓了匈奴汉国南下的步伐。

在与刘琨的合作中,段匹磾的忠义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始终以晋臣自居,对晋愍帝保持着臣属之礼,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晋廷汇报北方军情,并请求朝廷的指示。

即使在西晋政权岌岌可危、许多地方势力纷纷割据自立的情况下,段匹磾也从未有过割据之心,始终坚守着“尊王攘夷”的信念。

他曾对部下说:“我段氏世为晋臣,受朝廷恩宠,今王室有难,我等当以死报国,岂能苟且偷生,割据一方?”

其忠义之言,令部下深受感动,也赢得了中原士族的敬重。

段匹磾与刘琨的同盟,虽在抗胡事业中取得了显着成效,却未能摆脱部族内部权力斗争的阴影。

段部内部,段匹磾与其弟段末柸之间早已存在权力分歧——段末柸骁勇善战,却野心勃勃,不满段匹磾与刘琨结盟、一心助晋的主张,更觊觎段部的最高权力。

而石勒等胡族势力也趁机从中挑拨,试图分裂段部,瓦解幽冀地区的抗胡力量。

公元318年,段疾陆眷去世,段部内部爆发了权力之争。

段匹磾当时正驻守蓟城,闻讯后欲返回辽西奔丧,并继承兄长的职位。

然而,段末柸却在辽西发动叛乱,阻止段匹磾返回,并暗中与石勒勾结,约定共同夹击段匹磾。

段匹磾被迫留在蓟城,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此时,刘琨的儿子刘群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段末柸俘虏,段末柸趁机胁迫刘群写信给刘琨,劝刘琨背叛段匹磾,与自己合作,共同夺取段部的权力。

刘群的书信被段匹磾的部下截获,段匹磾得知此事后,内心极为复杂。

他深知刘琨的忠义,不愿相信刘琨会背叛自己,但书信作为“证据”摆在面前,加上部下的猜忌与挑拨,段匹磾陷入了两难之地。

此时的段匹磾,不仅要面对段末柸与石勒的外部威胁,还要应对内部的信任危机。

为了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段匹磾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将刘琨软禁起来。

他对刘琨说:“我与兄结盟,本为共扶晋室,今虽有此疑,我仍信兄之为人,然为局势所迫,不得不暂留兄在此,待事情查清,必还兄清白。”

然而,局势的发展远超段匹磾的掌控。

段末柸得知刘琨被软禁后,趁机散布谣言,称段匹磾已杀害刘琨,以此煽动刘琨的部下反叛。

同时,石勒也派遣大军进攻蓟城,段匹磾的军队在内外夹击下节节败退。

刘琨的部下为救刘琨,发动兵变,段匹磾的军队与刘琨的部下发生激战,蓟城陷入混乱。

在这场混乱中,段匹磾深知,若不做出决断,不仅自己将陷入绝境,抗胡大业也将彻底崩塌。

最终,在部下的压力与局势的逼迫下,段匹磾不得不下令将刘琨缢杀。

杀害刘琨,成为段匹磾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与悲剧。

他本想坚守忠义,却因部族内乱与外部压力,亲手杀死了自己最信任的盟友、最坚定的抗胡伙伴。

刘琨的死,不仅让段匹磾失去了重要的军事盟友,更让他失去了中原士族的信任与支持。

许多原本依附段匹磾的中原士人,因刘琨之死而纷纷离去,段匹磾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而段匹磾自己,也始终被负罪感所困扰,此后的岁月里,他常常独自面对刘琨的灵位,痛哭流涕,感叹“我非欲杀兄,乃局势所迫也,九泉之下,兄若有知,当谅我之心!”

杀害刘琨后,段匹磾的处境愈发艰难。

段末柸与石勒的军队持续进攻,蓟城最终被攻破,段匹磾率领残部逃往乐陵(今山东乐陵),投奔时任乐陵太守的邵续。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