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导致东吴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孙皓坚信长江天险足以抵御外敌入侵,因此对于西晋造船一事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阻挠西晋的造船计划。
就这样,西晋的造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而东吴则白白错失了一个阻止西晋水军发展的绝佳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晋的造船工程不断取得进展。
到了伐吴前夕,王濬所率领的水军已经拥有了数千艘楼船,以及十余万训练有素的士兵。
这些楼船高大威猛,装备精良,成为了西晋灭吴的“尖刀力量”。
在公元279年的时候,西晋王朝决定对东吴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六路伐吴之战。
其中,王濬率领的西路水师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顺江而下,直接攻打东吴的首都建业。
时间来到了次年的正月,已经年过六旬的王濬从成都起兵,正式开启了这场在中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顺江征伐之旅。
面对晋军的强大攻势,东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在长江的险要之处布下了两道严密的防线:在江底暗中设置了长达一丈多的铁锥,而在江面上则横着截断了粗大的铁链。
东吴人企图凭借这些天险来阻挡晋军的前进。
然而,王濬对此早有预料,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工程奇谋来破解东吴的防线。
他命令手下制作了数十艘巨大的木筏,每艘木筏都有百步见方那么大。
然后,他让人在木筏上绑上草人,让这些草人穿上铠甲、手持兵器,远远看去就像是真正的士兵一样。
接着,王濬挑选了一些善于游泳的士兵,让他们推着这些大木筏在前面开路。
当木筏遇到江底的铁锥时,铁锥就会被木筏上的草人所缠绕,从而被带出水面。
这样一来,江底的铁锥就失去了作用。
不仅如此,王濬还命人制造了十余丈长的巨型火炬,并在火炬中灌满了油。
当战船遇到横在江面上的铁链时,士兵们就点燃这些巨型火炬,然后将其投向铁链。
刹那间,铁链被熊熊燃烧的火炬熔断,战船得以顺利通行。
这场水战可谓是气势如虹、锐不可当:二月初三这一天,晋军如摧枯拉朽般攻克了西陵,成功俘获了镇南将军留宪等将领;紧接着初五那天,又势如破竹地攻破了荆门和夷道两座城池,并生擒了监军陆晏;随后更是连战连捷,一路攻下乐乡,不仅俘获了水军都督陆景,就连平西将军施洪等人也都不战而降。
晋军简直就是“兵不血刃,攻无坚城”,所到之处,夏口、武昌等地的吴军都如惊弓之鸟一般,毫无还手之力,纷纷望风披靡。
当晋军的水师一路高歌猛进,抵达三山时,吴主孙皓派出的那支号称有万人之多的水军,竟然在看到晋军的旗帜后,便如土鸡瓦狗一般,直接“望旗而降”了。
三月,王濬率领大军顺利进入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孙皓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备好亡国之礼:他身着素衣,乘着白马,袒露着上身,双手反绑在背后,口中衔着玉璧,牵着羊,率领着太子以及宗室的二十一人,来到晋军的营门前,跪地请降。
王濬见状,亲自上前为孙皓解开绳索,收下玉璧,然后将其焚毁,并妥善地安置了所有投降的人。
同时,他还下令封存府库,收管图籍,军中没有一个人敢私自取用财物,充分展现了一代名将的风范。
至此,三国鼎立的格局终于画上了句号,西晋成功地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灭掉吴国之后,王濬凭借着卓越的战功,被晋升为平东将军,并担任都督益梁诸军事的要职,同时还获得了朝廷的丰厚赏赐。
尽管已经步入晚年,但王濬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