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大明宗室海外建藩条例》(2 / 3)

八部官员虽然没有参与最终的条例讨论之中,但是在前期策划阶段,都建言献策了,提出了不少的建议,比如,除了赋税外,藩王每年需要向大明进贡,在正旦大朝会上,派出代表称臣。

藩王世子需要持续在大明接受学习。以及二代藩王的分封和继承问题。第一代藩王百年之后,世子继承藩国,此藩王的其他儿子,可以再选择其他的地方建立藩国,新藩王和朝廷都要给予支持,只是藩国的面积要小很多。

总之,这其中涉及了大量复杂的事情,表现的好,大明朝廷可以酌情增加他的封地。但这些封地,都是大明皇帝赐予他们的,这些都是大明的土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眷,抚有万方,今大明肇启新猷,十载开海通商,功在社稷。当此之时,我大明商贾,负货殖之责,奔忙于南洋诸岛,往来贸迁,以裕民生。然海氛未靖,海盗啸聚,屡伤我子民性命,坏我商路,此实乃国之患、民之痛也。

藩王宗室,乃朕之手足,国之藩屏,身负拱卫社稷、造福生民之重责。今海外之地,于大明干系日重,尔当拓我疆域、护我子民、扬我国威,此千秋不朽之业也。朕思之再三,特命尔等藩王,效古之贤王,往赴南洋,建立封地,立为新国。

兹命晋王棡、燕王棣、周王橚、楚王桢、齐王榑,即刻整饬行装,不日前往南洋。尔等至彼,当体朕仁民之心,慎勿轻启杀戮,多施仁政,兴农桑、通商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更须以圣人之道,教化当地蛮夷,使知礼义廉耻,明君臣父子之伦,归心大明,共享太平。

尔等当竭尽心力,勿负朕望,勿负社稷。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圣旨之下,大明五位藩王按序跪接。朱标高坐龙椅之上,俯视万民。如果说朱元璋是扫平乱世之主,朱标就是太平共主,承接天下气运,享天下共尊。

晋王棡作为目前藩王中最年长者,代表诸王进行接旨,他们执礼甚为恭敬,行三跪九叩之礼,说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臣,谨遵陛下旨意!”

朱标的脸藏在冕旒之下,无人可以看清他的表情,他抬了抬手,旁边的福宝太监便说道:“诸王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