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退到剑阁的李雄,并没有闲着。
他刚回到营中,便立刻召集残余将领,召开军事会议。
帐内的地图上,汉中至剑阁的山道被标注得密密麻麻,李雄用手指着几条蜿蜒的小路,沉声道:“我虽判断段豪不会派援军,但世事难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陈默的软肋,在于后勤。”
“我们熟悉蜀中山道,可组建十支轻装小队,每队五十人,用来袭击陈默的后勤补给!”
“你们的任务,就是盯着陈默的补给线。”李雄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几个补给点:“他们的粮草要从关中经陈仓道运来,途中要经过三条峡谷、五座小桥,这些都是伏击的好地方。”
“不用跟他们硬拼,只需要烧了粮草、断了水源,再时不时袭扰他们的哨兵,让他们在汉中地界坐卧不宁。”
他看向麾下的将领,语气斩钉截铁:“我要让陈默知道,就算他有段豪的援军,我们也能把他逼走!”
“只要他一日不撤,我们就一日不停止袭扰,直到把他的耐心和粮草,全耗光在汉中!”
帐外的山风呼啸而过,卷起帐帘的一角,映着李雄坚毅的脸庞。
长安城的皇宫内,檀香袅袅,拂过案上摊开的军报文书。
段永端坐在主位上,一身绣着银龙的锦袍衬得他身形略显单薄……他毕竟还是个少年,虽顶着关中侯的名头,遇事仍习惯看向身旁,段豪给他安排的辅政大臣孔济。
案上那封来自汉中的文书,是段兰亲笔所写,墨迹未干时便被快马送抵。
段永指尖轻轻点着文书上“请援军,必下汉中”的字样,抬头看向立在一旁的孔济,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又刻意模仿着父王段豪的沉稳:“孔将军,段兰的文书你也看了,陈默攻汉中折损过半,你带兵马去支援他吧。”
孔济躬身应下,目光落在文书末尾的“以汉中为基,暂弃伐蜀之念”上,沉吟片刻后问道:“殿下,不知您打算调拨多少兵马?”
段永闻言,眉头微微皱起,手指无意识地绕着腰间的玉佩……他虽随父王见过几次军议,可真要自己定夺兵力,还是有些茫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