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在沙盘之中反复推演着北方战局沙盘。
李宋帝国的版图上,已经彻底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
可以说,此时正是北伐的良机,但是面对征北军目前的情况,并非是出兵的绝佳时机,所以李黎和杨豹不得不放弃这个机会。
当然他们放弃这个机会,但是不代表着,就这样看着北方大地乱成一锅粥,他们无动于衷的什么都不做。
在这种局势之下,李黎深思熟虑之后,则是上书丞相欧阳通。
此时的欧阳通已经成为了三公最顶级的存在,也成为了丞相,彻底的执掌了帝国的朝政。
当然即便如此,他对于大周帝国,那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没有篡位之心,或者说,他根本没有篡位的能力。
而李黎给欧阳通的书信,也就是选择段豪,这也是实乃权衡之下的无奈之举。
环视北方大地,归属于大周的势力中,唯有这段豪坐拥三州之地,麾下数十万虎狼之师久经沙场,而且粮草,军械充足。
其次,在北方的并州防线已摇摇欲坠,基本上可以说,并州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他们其实更希望寄托于北方的杨元木,但是杨元木实乃不争气也,势力又弱小,无法担任这个大任。
当然朝堂之上,这场看似托付重任的任命,实则也暗藏玄机。
李黎在与欧阳通的书信之中,明确表明过:“段豪若平定北方,必成尾大不掉之势。”
他们真正的盘算,是让段豪与叛军在中原大地拼杀至两败俱伤。
待双方精疲力竭之时,朝廷再以‘吊民伐罪’之名挥师北上,既能借平叛之功树立天威,又能顺势削弱段豪势力,将北方诸州重新纳入掌控。
如此之下,朝廷才是真正的完成了北伐大业。
当然这也是赌,若是段豪轻松平定北伐,那么段豪将是大周帝国最大的威胁……
而在邺城的段豪,却将这份诏书视作天赐良机。
他摩挲着刻满螭纹的诏书,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此刻他的军营里,粮草堆积如山,投石机与强弩排列成阵,其兵马枕戈待旦。
李宋帝国内部因李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