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极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愤懑与傲气。
我的心头不禁一阵火热。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凤雏庞统,这等级别的顶级谋士,竟然就在刘备眼皮子底下,却因外貌和表面的行为而被忽视,屈居于一个偏远小县!
我立刻冷静下来,开始分析其中的缘由。
刘备求贤若渴不假,诸葛亮识人之明也不容置疑。
但眼下,他们刚刚占据荆南,百废待兴,事务繁杂如麻。
诸葛亮可能忙于顶层设计和核心事务,对于一个小小县令的任命,未必会亲自过问,
多半是依循常规流程,凭籍贯、名声或某个不甚重要的推荐便定了下来。
而庞统的外貌和那不羁的性子,在初见之时,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判,
尤其是在没有足够时间和机会深入了解的情况下。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我必须确保庞统这块璞玉能够被发掘出来,最终为刘备所用。
原因有三:
其一,现阶段,孙刘联盟对抗曹操仍是主流,刘备集团的实力越强,对曹操的牵制作用就越大,
这符合我现阶段的战略利益,能为我争取更多独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一个强大的刘备集团,比一个孱弱的刘备集团更能吸引曹操的注意力。
其二,庞统这样的顶级谋士,若不能为刘备所用,万一流落到曹操或孙权阵营,
对我未来图谋天下将构成巨大威胁。
将其“锁定”在刘备阵营,至少能将其威胁性控制在可预估的范围内。
其三,深入了解刘备核心智囊团的成员及其能力、思维方式,
对我未来可能与刘备集团从合作走向竞争甚至对抗,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但是,如何介入?
直接向刘备或诸葛亮举荐庞统?不可。
这会暴露我对一个偏远小吏异乎寻常的关注,甚至可能引起对我情报来源(玄镜台)的怀疑。
而且以我的“江东参军”身份,过多干涉刘备内部人事,也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容易引人猜忌。
我需要的是一种更巧妙、更隐蔽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将庞统推到刘备和诸葛亮的视线之中,让他们“自己”发现这颗蒙尘的明珠。
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中快速盘算着几种方案。
方案一:通过鲁肃。
鲁肃与庞统有过接触,且与诸葛亮关系良好。
我可以找机会在与鲁肃的“闲聊”中,貌似不经意地提及荆南人才济济,
但也可能存在遗珠之憾,比如某些才华出众之士因不被理解而屈居下僚,
并“无意”中透露出一两件庞统在耒阳“醉卧理事”的趣闻轶事。
以鲁肃的政治敏感度和对人才的重视,他很可能会将此信息传递给诸葛亮。
方案二:制造“事件”。
指示玄镜台在耒阳县境内,策划一个不大不小、相对棘手,但又不至于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比如一场突发的瘟疫谣言、一次小规模的山民滋扰、或者一桩牵涉较广的疑难案件),
将当地官府逼到必须拿出非常规手段才能解决的境地。
然后确保庞统在此事件中展现出的非凡才能和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正常渠道传入公安,引起高层注意。
方案三:匿名推荐信。
模仿某个荆襄宿儒或隐士的笔迹(玄镜台有专门模仿笔迹的高手),
写一封措辞恳切、高度评价庞统才干的推荐信,设法呈递给刘备或诸葛亮。
信中只谈才华,不提具体官职,避免指向性过于明显。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