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战群雄时那般威风,怎么此刻哑了火”
秦时墨钰充耳不闻,淡定地嚼着凉菜,眼皮都没抬一下。
终于,一个座次排在他之后的名家学子按捺不住,从坐席中站了出来。此人一袭青袍,腰佩玉佩,步伐略显急促,他清了清嗓子,正要开口。
秦时墨钰却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夹起一块腌渍的青笋,送入口中,咀嚼的动作依旧不紧不慢。
红还需绿叶衬。
韩国如今疲弱不堪,内有姬无夜弄权,外有强秦虎视,真正的大才谁会来这泥潭趟水
除了土生土长的韩非、张良,以及他这种别有用心的,其余不过是些二三流的学子,想借机混个功名罢了。
历史与原著皆佐证了他的判断,韩国这块破地,根本留不住真龙猛虎。
他故意按兵不动,就是要让韩王安先尝尝失望的滋味!
若不让这些跳梁小丑先蹦跶几下,衬托出他们的平庸与无能,又怎能凸显他这位‘真龙’的珍贵
那名家学子高声开言,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名实之辩’,试图以逻辑剖析韩国弊端。
然而,他言辞虽华丽,却空洞无物,尽是些老生常谈的套话。
韩王安眉头微皱,兴致渐失;姬无夜嗤笑一声,端起酒杯自顾自饮;张开地则低头与身旁人低语,显然不屑一顾。
秦时墨钰慢条斯理地咽下青笋,也是暗自摇头。这个出头鸟明显是没看出来韩国如今要的是什么。
以他名家的名头,若不讲这些虚头巴脑的废话,转而展现口才,表示愿为韩国游说诸国,捞个外交的差事还是不难的。
可惜,眼高手低,抓不住重点。
紧接着,一名儒家学子起身,慷慨激昂地提出仁政、礼制、恢复井田制等主张,满座宾客皆嗤之以鼻,有人甚至掩嘴低笑。
这个时代的儒学,仍推行复古守旧那一套,列国之中除了齐国养而不用,几乎无人问津。
当然,孟子和荀子这种真正明白儒家内核,走出自家路子的大佬除外。
可惜,眼前这位显然不是。
随后上场的道家学子倒是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