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满囤出了名的老实人,有了老支书的吩咐,他哪里敢乱来。
给女人跟孩子,特意选了块地方,修了两座木房子。
并且再三叮嘱林场干活的老爷们,谁要是敢打哑女的主意,别怪他翻脸无情。
一旦告知老支书,真能找刀把蛋给骟了。
之所以没把女人安排入住老金沟, 是因为哑女身份不明,无法查到她具体的个人信息。
叫什么、家在哪里、还有什么亲人。
所有的问题,统统一问三不知。
老支书担心女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去,毕竟这地方以前小鬼子到处烧杀抢掠,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身为村里的支书,无法接纳身份不明的人员,安排住到老金沟,其目的也是为了监视。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襁褓里的孩子,已经出落成大姑娘。
人不光长得漂亮,还有副好嗓门,干活的时候经常唱歌。
什么民歌、红色歌曲、还有大东北的特色二人转。
今天的天气还算不错,阳光明媚日头正高,冰雪消融朝着山沟汇聚,形成了一条小溪。
木屋门前的空地,用石头垒砌着个灶台,锅里的水正冒着热气。
女孩身着深蓝色棉衣,下身同色的棉裤,正用两腿夹着风箱的手柄,有节奏推拉着。
头上扎着两条鞭子,发梢末端绑着猴皮筋,面容娇嫩相貌出众。
边用腿拉着风箱,边手里还在忙着干活,两只手撑开当做架子,来回盘着毛线。
毛线是从一件旧了的毛衣上解下来的。
灾荒年代物资匮乏,但凡能再次利用绝不会丢弃,这个时间段生活过的人,基本人人都干过。
“娘,等旧毛线拆解下来后,我给你织件新的。”
站在女孩面前的,是个中年女人,两鬓头发已经白了不少,同样扎着条辫子。
女人穿的衣服,少说也有二十多个补丁,有些地方补丁摞着补丁。
天气是回暖了些,可一早一晚还是冷的很,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棉衣,显得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瘦弱。
她不是天生的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