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过河,但代价惨重——超过千名士兵倒在渡河途中,河水都被染成了淡红色……
渡过川内川后,明军稍作休整,继续向鹿儿岛方向推进。
四月二十五日,两军在雾岛山下的平原展开决战……
丰臣秀吉亲率三万大军列阵,其中包括他最精锐的旗本武士。
倭军阵型严密,武士居前,足轻在后,两翼是骑兵。
戚继光则摆出明军经典车阵。
战车围成环形防御圈,火铳手在车阵内,长枪手在间隙处防御,骑兵在两翼待命……
丰臣秀吉是要决一死战,想着破釜沉舟。
战斗由倭军率先发起。
武士们高呼
"板载!
"发起了决死冲锋。
明军冷静等待,直到敌军进入百步距离。
“放!”
令旗挥下。明军火炮齐鸣,实心炮弹呼啸着落入倭军阵中,顿时人仰马翻。
但倭军异常顽强,继续冲锋。
进入五十步距离时,明军火铳手开始齐射。
硝烟弥漫中,成片的倭兵倒下。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车阵前沿。
倭军武士凭借精良的铠甲和武艺,突破火网冲到阵前,与明军长枪手展开白刃战。
关键时刻,明军两翼骑兵发起冲锋。
这是一场冷兵器,热兵器交织在一起的战争。
丰臣秀吉麾下的武士们,确实有着一定的战斗意志,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精锐。
真正的精锐,是他们的父兄,而他们的父兄,早就全部饿死在了对马岛上。
战至午后,倭军终于开始溃退。
丰臣秀吉在亲卫保护下且战且退,明军乘胜追击……
此役倭军损失超过万人,明军伤亡约三千……
败退的倭军残部退守鹿儿岛城。
这是岛津家的主城,城墙高大坚固,粮草充足。
丰臣秀吉站在天守阁上,望着城外越来越多的明军旗帜,面色铁青。
“吾不走!”他对劝他撤回本州的将领们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