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金钱。
实际上,大明朝在万历十四年,在天子的指示下,就已经开始对倭国建设情报网络了。
不过,因为语言,文化的些许差异,情报网大多用的都是仇恨丰臣家族的倭国本国人,只有极少数的汉人。
所以,这种情报传递上去,是需要经过层层筛查,来确定他的准确性。
而浙江商人,毛利家的河村助,以及现在这个来自堺港商会的松下,都是情报人员。
不过,他们隶属的组织却不同。
浙江商人是浙江巡抚衙门。
毛利家的河村助隶属于朝鲜,釜山营。
堺港商会的松下,上线却是北京城在锦衣卫内部专门成立的海外情报机构东洋司。
情报的汇聚与暗流的指向,纷纷都在告诉大明朝,倭国有了大动作。
河村助的信鸽穿越风浪,终于抵达釜山的秘密联络点,随后情报被火速翻译,那份关于倭国大军万历十八年必攻朝鲜、以及小早川隆景意图对大明某地发动突袭的警报,釜山营的主将,将这份情报连同其他佐证,八百里加急送往汉阳城宁国公府李成梁本人处。
汉阳城,宁国公府。
凛冽的寒风从辽东吹了过来,让人骨子里面都感觉到寒冷。
国公府大堂,高阔轩敞,黑檀木的梁柱透着沉凝的厚重感。
墙壁上悬挂着巨大的《海东全舆图》和《倭国山川略图》,在这两幅地图的上面,还悬挂着一幅李成梁的画像,比地图都要大上不少。
旁边则是一套擦拭得锃亮的明光铠与一柄出鞘半寸、寒光凛冽的戚刀。
堂内燃着数个硕大的炭盆,噼啪作响,驱散了寒意,却更烘托出一种紧绷的、蓄势待发的氛围。
李成梁,这位年逾七旬却依旧目光如电、腰背挺直如松的大明宁国公、朝鲜经略使,正端坐在主位的虎皮交椅上。
他身着常服,但那股久经沙场、执掌生杀的气度,让整个大堂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几分。
下首左右,分列着数十位将官。左侧是清一色的大明将校,甲胄鲜明,神色刚毅,眉宇间带着大明边军特有的剽悍与自信,右侧则是以李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