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广州繁会(2 / 8)

你下去吧……”戚元功看着听不进去的戚武隆,叹了口气示意他下去好好想想。

    “小子告退……”戚武隆作揖退下,待他走后,戚元功也拿起了一份燕山兵书阅读了起来。

    或许对于他们父子来说,这一夜很是难熬,而对于朱由检来说,那个位置也如坐针毡。

    只是相比较他们,伴随着时间推移,一路向南的朱慈燃也在冬月的最后一天抵达了这个时代的广州城。

    尽管不是第一次来广州,但相比于太原、凉州、成都、昆明、桂林等诸省省治,广州显得要繁荣不少。

    这样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了经济贸易上,也体现在了小民生活上。

    广东经过十六年的不断移民,人口仅有三百二十万,这其中仅仅广州府便有七十余万人口,而作为省会和府会的广州城则是以南海、番禺两县合建而成,有常驻居民二十余万,占据广东十六分之一的人口。

    这个时代的广州要比后世距离大海更近,顺德、番禺、中山等地的大部分还没有被珠江冲刷出来。

    既然距离大海更近,那贸易上自然就更为繁华。

    作为大明本土南部四大港口之首,广州港每日接待的商船也在数百艘之多。

    远远地,朱慈燃他们还没有看到广州城的城墙,便看到了盘踞在外围的许多集镇。

    集镇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百姓,他们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就在广州城的港口打工,不可谓不舒服。

    在历史学家眼中,晚明的大明朝正处在一个政治压抑的年代,而就文化学术而言,已失去了唐、宋时代那种浑然的气派。

    江南心学的盛行,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的退缩心态。

    不过相比较人口稠密、文化老迈的江南,岭南民间表现出来的蓬勃活力,却如东风吹柳,为沉甸甸的历史,抹上了一道耀眼的亮色,使之变得鲜繁缤纷、生机盎然。

    这样的生机盎然,在朱由检执政的十二年间不断地被催生。

    许许多多人口被迁移之后,广东省的百姓也渐渐富裕起来,尤其是熬过了天启初年的那三年大旱后,广东百姓的生活也更上一层楼。

    百姓的富裕,加上南洋的收复,海上贸易的放开,这些环境和政策极大刺激了民间工艺美术的繁荣。

    瓷器、漆器、家具、刺绣、景泰蓝、宣德炉等,千模万样,皆一时之盛……

    这其中,尤其以澳门和香港两地的发展最为迅速。

    这两地背靠广州和大明各省的市舶贸易,从一个荒凉渔村,摇身变成世界瞩目的繁盛商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