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担子渐重(2 / 7)

sp;  乌斯藏的天气十分寒冷,泥土土地都有结冰的现象,在建筑水泥路之后,如果这些土地到了夏天冰一融化,那么在起初建筑的基础上建筑就会松动,整条铁路都将会垮掉。

    眼下大明还没有分解获得沥青的技术,也没有后世的石层技术,因此对于乌斯藏的道路,只能是修修补补又一年。

    水泥路都尚且如此,更别谈承载更多人生命的铁路了,所以在技术达标前,大明是不会轻易在乌斯藏修建铁路的。

    与其想着怎么在乌斯藏修建铁路,倒不如直接派兵把莫卧儿灭了来得实在。

    只要把莫卧儿灭了,大明只需要恒河以北的疆域,就根本没有在乌斯藏驻兵的需求,甚至这块地方变成无人区也无所谓。

    不过那终究说的太远,因为眼下的明军在乌斯藏根本没有威胁,在乌斯藏驻扎的三营士兵手持步枪,常年标配二百枚子弹。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去找别人麻烦就好了,别人如果想要从南边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来搞袭击,那就是送上门的军功赏银。

    因此,大明在乌斯藏的政策主要还是维稳为主,这其中尤其以人口比例最为明显。

    哪怕和硕特部归降,三万多人迁入乌斯藏青海地区,但在乌斯藏的汉人数量却高达二十九万,是蒙古人的九倍。

    乌斯藏的汉少比例,被稳定的保持在了九比一,河西虽然迁入了许多少民,但河西的汉少比例也维持在了七比三的程度。

    维持汉少比例,地方少民就不太可能被扇动,更何况大明给少民的耕地和草场数量不比汉人少。

    眼下许多吐蕃人和蒙古人都经历过被奴役的时期,谁要是想造反,他们自发就把这些人给平定了。

    因此,大明在西陲的边疆民族政策让西陲十分稳定,似乎只要京嘉铁路一通车,明军立马就能远征西域,收复这块遗失八百多年的旧土。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守旧派等着朱由检就藩,燕山派等着一个好的时机出现,朱由检在等待地方建设和大旱过去。

    总之,所有人都在等待,而等待的过程注定难熬。

    六月初一,随着礼部衙门示意图上添上了两块新的牌子,众多官员就知道,齐王殿下又要开始“折腾”了。

    国报局与归属其管辖的“核审司”就这样出现了,这两个衙门还没出现,百官就已经得知了消息。

    谁都知道这是齐王用来帮皇室收买人心的工具,但谁都没办法干预,也不敢干预。

    在百官们还在观望的时候,七月初一,第一版的《大明报》正式出炉,比朱由检想的还要快一些。

    作为朝廷经办,主要面朝平民的报纸,《大明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