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治蝗和添火(3 / 8)

bsp; 把市面的私酒打击了,之后再涨价也不迟。

    即便降到八文,二十五亿斤酒在刨除人工和运费,依旧能卖出一千五百余万两的酒税收入,超越了宋朝天禧年间的一千万两岁入。

    “皇店的数量需要扩充,我大明每个集镇,乡野都需要一个中型、小型的皇店,县城之中要达到东西南北四城各一个。”

    朱由检转头看向了站在角落的王承恩,而王承恩也回应道:

    “皇店的建设倒不成问题,不过按照殿下您的要求,乡村一店一人,集镇一店五人,县城四店四十人的规模来算……”

    王承恩顿了顿,随后才面露难色道:“大明朝州府县衙,集镇乡村,所需的皇店雇工得达到三十万人。”

    “这么一来、仅仅雇工的工钱,恐怕就要达到三百万两银子……”

    皇店雇工的工钱是根据城池规模划分的,朱由检早就制定过了。

    两京以及苏杭成都等大城是一日一人三十文,一月九百文。

    次一等的诸如济南、洛阳、西安等则是一日一人二十五文,一月七百五十文。

    再次一等就是一日二十文,一月六百文,而最次的就是乡野的小型皇店,一人一月固定五百文。

    三十万雇工,支出三百万两银子,这都比得上大明两万多官员的俸禄支出了。

    不过皇店是必须存在的,因为不管是蜂窝煤、盐、茶、还是未来出现的各种商货,以及即将出现的番薯酒,都将由皇店负责销售。

    皇店的支出大,但能赚取的银子也足够多。

    各项加起来,皇店每年岁入两千多万两银子是常态,一个机构的岁入,足以比得上万历年间一个大明朝的国库收入了。

    这三百多万两的银子发下去,也最终会以贸易的形式回到皇店手中。

    “只要皇店、市舶司和户部商税的收入能支付百官和军队的俸禄,剩下的田赋就可以全部用于赈灾了……”

    “别舍不得三百万两银子的支出,承恩。”朱由检吩咐了一句,而见到提起钱,毕自严也道:

    “这酒课司如果要消化这一万万石番薯马铃薯,最少需要在每府建设一个酒场才行。”

    “每府一个酒场,每年大致产出十万斤到二十万斤酒水,这需要最少三百个帮工,近五万人……”

    “酒场的待遇不能太差……”朱由检听闻开口道:

    “在市面制酒学徒和师傅工钱的基础上,增加一成。”

    朱由检说完,在书房门口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