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十一年三月,舟山岛。
铅灰色的海雾终年笼罩着这片星罗棋布的岛屿,如同天地初开时便被遗忘的角落。
咸涩的海风卷着湿冷的雾气,穿梭于嶙峋的礁石与荒芜的山峦之间。
岛上除了一些被时光侵蚀的废弃渔村、几座早已断了香火的荒庙,便是疯长的灌木与盘旋的海鸟。
唯有几处避风的港湾里,偶尔能看到一两艘破旧的渔船随波起伏,渔火如豆,更衬得这片海外之地荒凉而寂寥。
在其中一座面朝大洋、背倚荒山的废庙遗址前,此刻却悄然停泊着数艘形制奇特、明显不同于寻常渔舟的舰船。
它们吃水颇深,船体线条流畅,桅杆高耸,虽未悬挂旗帜,却自有一股远洋巨舰的沉稳与威严。
玄色的船体半掩在浓雾中,如同蛰伏的巨兽。
废庙的大殿早已坍塌过半,残存的部分也被藤蔓与苔藓占据,唯有正殿那尊斑驳剥落、不知名的海神塑像,还勉强维持着轮廓,空洞的眼窝漠然注视着殿内不期而至的“访客”
。
篝火在殿中燃起,驱散了些许阴冷与潮气。
陈太初玄色常服,独自坐在一截倒下的石柱上,目光透过破损的窗棂,望向外面那一片混沌未开的海天。
海雾翻涌,如同他此刻的心绪。
康王赵构…
这个名字,在他心底始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隔阂与警惕。
源于后世那段屈辱记忆带来的刻板印象——偏安一隅,屈膝求和,冤杀忠良…这是他脑海中关于“赵构”
的全部标签。
自穿越而来,他奋力改变靖康命运,开疆拓土,缔造强盛之势,潜意识里,或许也正是为了彻底避免那个“南宋”
局面的出现,自然更不曾将这位并无实权、看似庸碌的亲王真正放在眼里。
然而,命运弄人。
他依稀记得,宣和二年,他次驾驭“沧澜舸”
欲探索海外时,似乎确有一位年轻亲王试图接近,赠仪仗,示好意。
但彼时他心系番薯、玉米、土豆等救荒作物,满腔热忱皆在万里海疆与未知大陆,对汴梁城中皇子亲王们的示好笼络,只觉是无关紧要的枝节,敷衍过后便抛之脑后。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