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1 / 5)

政和四年五月初四戌时,华灯初上,聚仙楼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台上,李师师轻启朱唇,曼声吟唱着《卜算子?咏梅》,那婉转悠扬的歌声,仿佛带着丝丝缕缕的梅花香气,萦绕在整个楼内。

叫好声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将聚仙楼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时,蔡京的幼子蔡绦也正在聚仙楼中。

他平日里仗着父亲的权势,骄纵惯了,见李师师如此风采,便起了心思,打算让李师师来自己的包厢一叙。

可李师师是什么人?那可是连当今官家都慕名而来,欲一亲芳泽的人物,怎会轻易给他这个面子。

但蔡京权倾朝野,李师师又不能公然薄了蔡太师的面子,思索片刻后,便让婢女前去传话:“今日若有哪位公子能作出一堪比《卜算子?咏梅》的词句,李行自会亲自前往包厢,为其倒酒献唱。”

蔡绦包厢里的一众举子,听闻此言,纷纷摩拳擦掌,绞尽脑汁地填词。

他们一心想着能借此机会博得李师师的青睐,说不定还能因此得到蔡京一党的赏识,平步青云。

然而,尽管众人写了不少词,却始终不见李师师前来。

蔡绦正满心气愤,觉得李师师故意不给自己面子时,忽然,楼外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伴随着一个清朗的声音吟唱道:“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人听闻,皆感好奇,纷纷猜测这究竟是谁所作的词。

只见李师师在听到这词的瞬间,眼神一亮,随即款步走向了素问阁。

原来,这《青玉案?元夕》乃是陈太初在元宵节的时候,借用后世辛弃疾的词,写给赵明玉的。

自上次与陈太初分开后,赵明玉与他几乎没有见过面。

本来赵明玉打算在七夕时来找陈太初,可当时陈太初事务繁多,她便托侍女悄悄传纸条给陈太初。

直至政和四年元宵节,陈太初应李清照的邀请,前往赵府。

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