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漕河折梅(1 / 4)

暮春三月,梁山泊芦苇荡内,芦苇随风摇曳,出沙沙的声响。

陈太初与王伦相约在此。

“每月三百斤白糖,换你疏通八百里水道。”

陈太初将鎏金梅枝插进沙地,神情严肃地说道,“若遇漕帮刁难,此物可作信”

话音未落,浪里蛟的快船已破浪而来,船头青铜铃摇碎一池春水。

王伦盯着梅枝上暗刻的漕帮暗码,先是一愣,随后忽然大笑:“原来陈官人早把漕河攥在掌心!”

是夜,陈太初独坐糖坊顶楼。

漕帮账册在烛火中翻飞,他一页页仔细翻阅着。

忽然,他瞥见某页夹着干枯梅枝——那夜与白玉娘在樊楼对饮,她醉醺醺折下宫梅:“漕河结冰时,奴家替官人暖酒”

陈太初看着那干枯的梅枝,陷入了沉思。

窗外漕船灯火如星,闪烁不定。

他忽将梅枝投入糖炉。

火苗窜起刹那,映出汴京方向冲天的烟花,明日便是蔡京生辰。

这看似寻常的举动,却仿佛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在这看似平静的大宋锦绣河山下,实则暗流涌动。

李师师银盏糖画被临摹送入宫中,引徽宗追查白糖源头;白马寺武僧借改良炮机参透“回回炮”

奥秘,埋下靖康之变伏笔;辽国贵族食糖成瘾,幽州榷场白糖价比战马高三倍;白玉娘梅枝暗藏西夏密文,实为“铁鹞子”

重甲锻造图残卷。

每一粒白糖都在权谋中结晶,每滴玉冰烧皆于杀机里蒸馏,当陈太初在漕河折下那枝梅时,历史的车轮已悄然偏离既定的轨迹,未来的大宋,又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如同迷雾般,等待着被揭开……

陈太初看着手中的信件,分别从汴梁,洛阳,大名,传来的关于白糖及玉冰烧带来的结果。

东京汴梁

正月十五上元夜,东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樊楼,这座东京城最繁华的酒楼,灯火辉煌,宾客如云。

白玉娘身着素白襦裙,抱着鎏金糖罐,莲步轻移,踏入樊楼。

李师师,这位名动京城的佳人,正坐在雅间内,指尖蘸糖在银盏上勾勒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