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百姓的眼中,饥荒,寒凉,死亡好似命中注定。”
闻砚怒声道,“我不信这命不可改,百姓之命当握于百姓手中。”
“皇帝无为,百官废物,朝堂昏溃,唯一可以指望的大平国师还闭关不出。”
闻砚厉声质问,“张衍!
你来告诉我百姓的活路在哪里?”
“生逢盛世,当可无为!”
闻砚怒目圆睁,“可这天灾人祸,已经逼得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天灾齐聚只是暂时,终会过去。”
张衍认真的看着闻砚,“我虽不懂军事兵法,但也明白,造反是条断头路,一但踏上去,就再也没法回头了。”
“我们儒家圣人曰:虽千万人,吾往矣!”
闻砚立刻便回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一位道士,一位书生,一场夜谈。
窗外,繁星满天,辉耀缀空。
窗内,烛光摇曳,影落斑驳。
道士与书生,隔一盏灯烛。
默默对视,久久无言。
“张衍,留下吧!
我们一起,为这个天下,重开太平!”
书生眼神炙热如火,向着道士伸出了手,语气中带着些许期待。
道士眼神复杂的看着书生,终是没有伸手,而是将一包药材放在书生手中,叮嘱道:“闻砚,我给你写一副药方,记得按时吃药。”
闻砚死死握住手上的那个药包,身上那股莫名的势散去,颓然地坐了下去,趴在桌子上,将脑袋深深埋进臂弯里去。
他突然觉得好累啊,为了那四句话值得吗?瞬间而来的情绪反扑,如大浪般将他拍入水中,淹没了他的一切。
张衍从行囊中掏出纸笔,借着屋内烛光与窗外星光,开始为闻砚撰写药方,只是执笔的手颤抖的厉害,半天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他索性将笔放下,捻灭了那盏还在燃烧着的灯烛,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漆黑。
道士与书生就这样,暂且将身心,都寄托给这一片漆黑。
就在这一片漆黑中,弟子见到了师父,学生见到了先生。
学生跪在了先生面前。
弟子蹲在了师父身边。
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