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鸠占鹊巢(1 / 4)

薛仁贵的想法倒也不甚复杂,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完善了叶白最初的想法,采用剑走偏锋的方式达成最终目的而已。

郑国与蜀国的实力差距不小,不光是部队战斗力之间的差距,更关键的是,双方将领之间的差距,常年与草原游牧民族还有实力更强的秦国交战的蜀国。

不管胜负如何,至少培养出来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合格将领,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经验的郑国将领相比,可是要强出一些。

正所谓将是兵之胆,将领能力差了一些,综合实力又不如,也就难怪郑国会被蜀国压着打了两三百年,也就是郑国仅仅与蜀国接壤,若不然被人这般欺负的国家早就已经被人给瓜分了。

因为秦国内战的突然爆,还有春耕的事情,麾下的谋士们一致反对继续与蜀国开战,叶白也只能是从善如流地答应撤军,可他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蜀国从郑国身上咬下一块肉,乃至直接将郑国给灭了。

一旦生这样的事情,蜀国的损失将会被迅弥补回来,甚至会变得更强,这将会给日后叶白吞并蜀国造成极大的麻烦,可不要忘记了,叶白如今占据的地盘,周边可还有其他强大的敌人,不可能动用全部的兵力入侵蜀国。

按照叶白的心思来说,对付蜀国这样实力并不算太强的国家,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刀斩乱麻,若要开战就直接冲着灭国去了,可不想与对方反复拉扯,那也太累了。

派出毛遂与郑国结盟,甚至愿意给郑国提供一些武器装备或者其他物资,这可都是免费的,不就是想要让郑国多撑一段时间,不要败得那么快,最好是将蜀国牢牢地牵制住,让他们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中。

若是郑国能够做到,那局势就比较完美了,后顾无忧的叶白可以将大部分兵力和精力都放在秦国这边,等到他腾出手来,再进攻蜀国,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完美。

可叶白也没有想到的是,郑国君臣竟然那么昏聩,毛遂都亲自出马了,多次在朝堂上舌战群儒,却也没有彻底说服郑国君臣,达成他所希望的结盟。

其实这也真不怪郑国君臣看不清形势,或者说毛遂是浪得虚名,实在是叶白的要求太高了,不要说是毛遂了,就算是换成张仪、苏秦这等猛人,也未必能够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叶白的要求听上去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