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淮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这顿饭,三人吃的非常开心。
回到听雨斋。
沈淮把老太君几个送的礼一一拆开。
国公夫人依旧很实在,送了一千两。
世子夫人同样送了一千两。
老太君依旧送了一间铺子,据谢不二说,是间旺铺。
老太君也大气,连同铺子的管事和伙计都给他了。
老师同样大手笔,直接送了一千亩的旱田,要知道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想要买这么大片的田,是非常不容易的。
沐浴过后,沈淮去了书房。
明天要去走访考官和读卷官,得提前规划一下路线。
至于礼物,不能太贵重,也不能太寒酸,所以准备文房四宝和茶叶便差不多了。
这两样东西,很好的避开了过于贵重,可能会引的嫌疑,又符合基本走访的基本礼节,同时也能表达自己的谢意。
罗列好清单,沈淮便回房休息了。
一夜好梦!
早上起来,沈淮直接拉着谢不二和碧青去东坊市采购文房四宝和茶叶。
分装好之后,直奔祝大学士府邸。
门房见是新科状元来访,不敢怠慢。
“沈状元稍等,小的这就去通报。”
门房拿着拜帖就往里面跑。
让沈淮意外的是,接待他的居然是祝山卿。
“祝编修,许久不见。”
沈淮上前见礼。
祝山卿是上届殿试的探花郎,在翰林院任编修一职。
沈淮即将授官,到了翰林院,祝山卿便是他的前辈。
“没想到你真考中了状元,恭喜!”
祝山卿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
两年翰林滚打,他身上已经褪去了那份青涩,多了一份沉稳。
身上也多了一丝文官气质。
“祝编修是前辈,日后到了翰林院还盼着你能关照一二呢。”
“怕是没这个机会了。”
沈淮的第一反应是祝山卿升官了,并且调离了翰林院,就是不知去往何处。
沈淮好奇,但分寸的没问,毕竟他们只是点头之交。
于是转移话题道,“我今日带了些薄礼,想当面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