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新人入翰林的核心是学习,而非‘工作’。
学习公文写作,学习朝廷典章制度,给上级打下手。
大致过了七天,沈淮、崔鹤汀、卢龄之三人开始参与日常事务。
比如整理典籍,协助侍讲、侍读校对文稿,处理临时文书。
工作量不大,但是要求很细致。
谢侍讲比较欣赏沈淮,便经常带着他参与日常事务。
比如要给皇帝讲经,就安排沈淮搜集资料,按照框架起草讲稿;辅助起草一些日常文书;帮忙整理起居注等。
不到一个月,沈淮便熟悉工作内容。
起草讲稿、起草文书、整理抄录等事宜,操作起来十分利索,谢侍讲都有时间摸鱼了。
六月初,沈淮的“回乡祭祖”
假期审批下来,一共三个月。
谢侍讲偷偷告诉他,“最晚不得过十月。”
言外之意,假期可以延长至十月,只要十月回来就行。
下值回去,沈淮将此事告知谢道珩。
“老师,弟子的假期审批下来了,过两天便回青萍。”
“几个月?”
“最晚到十月份。”
“最好九月回来,别拖到十月。”
沈淮点点头,便是明白。
“郑夫人那边还没松口,为师打算以老太太的名义,邀请郑夫人过来赏花,届时你好好表现。”
“弟子尽力。”
其实,在沈淮给答复之前,谢道珩特意约了谢侍讲在茶楼会面。
那时谢知微也在。
两位长辈故以商讨要事为由,让两个小辈出去买酒。
路上,谢知微突然开口,“沈公子是聪明人,应该知道今日所为何事吧?”
沈淮点点头,“实不相瞒,老师相中了谢三姑娘,有意替我去谢家提亲。”
“七爷相中我,那沈公子呢?”
谢知微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大大方方的问了出来。
因为事关自己的终身大事,由不得她扭捏。
沈淮语气诚恳,“你很好!”
家世好,性格好。
最主要是有嘴巴,也很勇敢,这点沈淮还是很欣赏的。
“我同意,但你要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