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1章 未命名草稿(1 / 7)

众人听了秀才的话,纷纷心动,开始掏钱购买报纸。

小童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不一会儿,一摞报纸就卖光了。

李大娘也买了一份,她打算回去给女儿好好讲讲。

人群渐渐散去,秀才这才收拾好东西离开

这还只是在一处小茶摊,

在城中很多饭店酒馆,都有说书先生,

说起这朝廷新颁布的禁令和《大清百姓报》,

也是讲得绘声绘色,引得众人纷纷侧耳倾听。

这些说书先生本就是靠讲故事为生,

如今有了《大清百姓报》这样的新鲜素材,更是如鱼得水。

他们将报纸上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穿插在自己的说书中,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听众,

也让这些新政策和新观念在百姓中传播得更广。

有了这些说书先生的卖力宣传,只要是识得两个字

手头有几个铜板,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

都纷纷掏出铜板买上《大清百姓报》,想要第一时间了解这些新鲜事。

有那不识字的,听着这《大清百姓报》这么有意思

也忍不住买上一份,准备回家后找家里识字的人念给自己听。

一时间,《大清百姓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那家中儿女亲事,属于近亲范围的

纷纷开始愁,不知如何是好。

有的开始托人打听和离的流程,

有的则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不知该违背朝廷禁令继续维持这门亲事,

还是顺应大势让子女分开。

而有那才刚起了亲上加亲心思的,则暗自庆幸没有酿成大错。

与此同时,纺织厂的名声也随着《大清百姓报》的传播越来越响,

更多的女子渴望进入工厂工作,希望能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都去纺织厂去询问,纺织厂的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前来咨询的女子和她们的家人络绎不绝,将原本宽敞的厂门围得水泄不通。

淑和等人见状,连忙安排了几位女工出来帮忙维持秩序,解答大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