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办法当然就是姑布子卿有拿手好戏---相面。
在姑布子卿看来,赵鞅的众多儿子中,嫡子们确实是纨绔了,倒是庶子中有几个是有出息的。
其中最有出息的那个,便是赵无恤。
他看着赵无恤出生,知道赵无恤因为母亲是来自翟国的赵鞅从妾,从而在诸子中是一个名分最低、在赵鞅眼里根本没有半点地位的庶子。
逆境使人奋进,出身不佳使赵无恤自少年起就非常努力,用功读书,勤于练武,与众不同。
姑布子卿看着这位敏而好学胆识过人的赵无恤茁壮成长,非常高兴。
他决定,只要有机会,自己一定帮助赵无恤成为赵氏家族宗主。
赵鞅对儿子们的要求是高的,有一次,他命人将赵氏家族族规抄写于竹板。
然后,赵鞅将儿子们叫来,人手给一块写着赵氏家族族规的竹板,叮嘱儿子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将族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最后,赵鞅严肃对儿子们道:“不许偷懒,过几天老子要亲自考核!”
众儿子们哪个敢不从命?
一时,赵府上下兴起了一股学习族规之风。
但中军佐赵鞅实在太忙,居然对自己曾经说过要考核儿子们关于族规的学习情况忘了!
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三年后,赵鞅突然想起这事,那就补上这个考核吧。
赵鞅下令召集儿子们,要求逐个背诵赵氏族规。
这下令儿子们头大如麻叫苦不迭。
虽然,当时大兴族规学习之风时大家可谓是人人都能背族规,但三年过去了喂。
烂糖鸡屎当时热。
三年后的今天,儿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大家都放松下来:看来,谁都背诵不出!
这令赵鞅严重不悦!
赵鞅铁青着脸,正欲训话,却见赵无恤一脸淡然,便点名让赵无恤背诵族规。
赵无恤当着父亲以及一干家臣的面,将竹板的内容一字不差背了下来。
赵鞅大喜,他又考究了一下其他的学习事项,赵无恤均对答如流。
这令早就被确定为赵氏家族接班人的嫡长子赵伯鲁严重不安,他甚至用怨毒的眼光盯着赵无恤,恨不得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