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郑国的告赵盾书(4 / 5)

代表晋国出使郑国的是大夫巩朔。

好了,这里又出现一个新的家族了,巩氏家族。

晋国的巩氏家族源于天子姬姓。

曾经有一个叫巩国的内诸侯,伯爵,其后裔以国为氏,这便是巩氏的渊源之一。

巩氏后来有一支流落到了晋国,凭着高贵的出身,在晋国站稳了脚跟。

到晋灵公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巩氏家族。

此时巩氏家族宗主是巩朔,晋国大夫。

这里再讲讲人质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沦为人质是一件很悲催的事,往往是一个人或若干人被坏蛋分子给劫持了,坏蛋以人质为威胁,要求达到某种目的。

人质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恐惧中,只能眼巴巴等着家人或有关机构营救。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人质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去做的。

当时的人质一般是公子公孙级别的公室子弟,所以当时也叫“质子”

质子往往是诸侯国之间结盟所用,表示互相信任,双方互派质子至对方国家。

质子在国内身份地位虽然很高,但一旦沦为人质,赴他国为质,那他在他国的自由权受到很大的限制,至少未经允许,不能轻易离开所质之国。

所以,被选作当质子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这个质子为国家作出必要牺牲的表示,也是质子为国家立功的表现。

这一次赵盾之所以让赵穿去郑国当人质,目的就是为了让赵穿立功。

之所以让赵穿立功,是因为赵氏家族此时的势力极其强大。

而赵穿虽然已经多次在春秋江湖露脸了,但他总表现出把事情搞砸的那种。

如在河曲之战时,就是这个赵穿违反军令,自己率部主动出击晋军,结果将臾骈的疲秦之计给搞砸了。

在臾骈提出连夜攻击秦军以防秦军逃窜的方案时,又是这个赵穿坏了大事。

当时赵穿伙同下军佐胥甲,打着做人要光明正大的口号,将传令官堵在中军帐门口,结果失去了攻击秦军的最佳机会。

赵盾不是不知道,河曲之战晋军未能取胜,直接原因就在于赵穿与胥甲,难道不需要追究责任么?

责任,当然要追究。

但赵穿那可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