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敢反对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执政大臣孔悝把大家召起来宣布一下,大家必须听他的,而是此时的赵鞅已经率军进逼到卫国。
显然,赵鞅为了报答蒯聩在铁丘之役中的英勇作战,用武力强势干涉卫国内政。
卫国在内外交困下,还能有什么办法?
于是,蒯聩就夺回了君位,现任国君卫出公只好狼狈逃向齐国。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笔者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具体过程非常惨烈,这里涉及到孔子的一位得意弟子仲由英勇战死。
仲由,即子路。
兼于仲由先生壮烈牺牲于这个时候,我们干脆就讲讲吧。
卫出公连夜逃出帝丘,这消息到第二天时,已经人尽皆知了。
孔悝得知消息时,也是目瞪口呆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长叹一声,整个就失了神。
要知道,卫国最坚固的堡垒,那可是卫宫啊。
你国君是有禁军兵符的,至少能调动禁军,只要守住卫宫,就有机会。
待各地兵马赶来,你国君就满血复活了。
现在好了,卫国国君卫出公一跑,那其他公卿大夫谁还敢乱动?
孔门高徒、卫国士师高柴看着卫国大厦将倾的样子,知道凭自己这个小小的士师实在无能为力了,那留在卫国还有毛线意思?
高柴长叹一声,收拾收拾就走了。
他要去鲁国,多年未见老师孔夫子了,听说年迈的孔夫子身体不是很好,高柴决定去尽尽孝。
走吧,你们这些背叛老子的家伙,统统快点走,省得老子一个个动手。
逃走的,都是儿子的忠臣,也是老子的敌人。
蒯聩给了充分的机会,让帝丘那些不忠于自己的士大夫们逃跑的机会。
但没多少人逃走,因为他们坚信,只要自己不动,你蒯聩就不敢动!
你们父子之间争夺国君之位,争成了国际大笑话,咱不走人,就在这里看着你们父子的笑话。
此时,孔门高徒仲由正率蒲邑军马赶到帝丘城外,正好碰上了刚从帝丘出来的好友高柴。
要知道,此时孔子许多弟子在列国出仕,如高柴就在卫国担任了士师,而仲由则担任了孔悝的家宰,兼蒲邑邑宰。
高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