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铁丘之役扬威名1(2 / 3)

时候,哪怕是没有千乘兵力,也至少有八百乘吧。

八百乘,那也有六万兵力!

赵鞅得知郑军运粮至朝歌的情报后,顿时紧张起来。

围困朝歌的目的就是要让朝歌粮尽军散。

但如果粮食得以补充,那还围困个毛线?

必须堵截!

可以估计的是,赵鞅最多能抽调的兵力只有万把人。

因为其他的兵力必须用于邯郸和朝歌两城的围困。

赵鞅也一定是估计错了形势,你就一个运粮的辎重队,能有多少野战军护送?郑国最多也不过两三万人。

但令赵鞅目瞪口呆的是,当他率着勉强调出来的万把人赶到郑军运粮队必经之路戚地时,情报显示,郑军总兵力是自己的六七倍之多!

戚地,今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当时属卫国城邑。

这里,难道要成为我赵鞅的葬身之地吗?

但如果放任这千车粮食至朝歌,整个平叛形势将会逆转!

赵鞅心急如焚,怎么办?

就是凉拌了,也得阻截这支粮队!

赵鞅铁了心,他率几名随从在戚地附近仔细查看地形,最终选定铁丘作为阻截战场。

铁丘,今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王助乡铁丘村一带。

赵鞅得力家臣阳虎献策道:“主公,敌众我寡,必须虚张声势,以疑郑军。”

怎么个虚张声势法?

按照阳虎的建议,晋军共一百余乘战车,在战车上多插旗帜,当路列阵,正面看来,战车密集相连,不知多少。

家臣乐丁建议占卜,在占卜时故意将龟甲烤焦,然后向全军展示:“神灵旨意非常明确,这场仗,根本不需要占卜便可以战胜敌人!”

郑军很快就要到了,赵鞅出了战斗动员:“将士们,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枉杀百姓,长期专权。

今又叛国,试图灭亡晋国,让晋国人民流离失所。

此等叛贼,人人得以诛之!”

“郑国,本是我们晋国的盟国,理应顺应天命,以帮助晋国平定叛乱。

但现在郑国无道,抛弃晋国而助长叛乱。”

我在此向上天宣誓:愿与将士们一起,顺应天命,服从君令,推行德义,消除耻辱,就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