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那其他的列国诸侯呢?
这个时候的春秋江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天下大乱。
我们讲晋国的历史,不得不腾出手来讲讲世界局势。
因为局势的变化,是晋国这个中原霸主亮相江湖的必要条件。
我们一个一个讲。
公元前524年,郑国、卫国、宋国、陈国居然同时生大火,四国损失惨重。
也许是天灾,也许是人祸,但伴随着这场大火灾,各国都出现了乱象。
乱成怎么样?反正就是乱成一锅粥的样子,我们在后面慢慢道来。
现在需要讲的是周王室。
天降大火于四国,这在当时是了不得的大事。
许多史料记载了那场大火,大家得出一个结论是天子无道,故遭天谴。
此时的天子正是周景王,就是前几年讥讽晋国大夫籍谈数典忘祖的那位精通历史的仁兄。
他此时最需要的是钱,所以他居然会趁着王室大丧之时还向晋国讨要礼器,这才有了数典忘祖这个典故。
虽然,周景王时的王室已经很穷很穷了,但周景王却有着一颗赚钱的脑袋。
史料记载,公元前524年,周景王实施了“铸大钱”
政策。
什么是铸大钱政策?
用现在的经济学相关知识讲,就是行巨额面钞!
周景王行巨额面钞,目的就是为了搞钱。
如果放到后世,周景王绝对可以在经济学领域有所造诣。
他显然是一个经济学家,因为穷,他便思;因为思,他才变;因为变,才可通。
这就是穷则思变,变则通。
这不就是改革么?
是的,周景王搞了一个货币制度改革。
周景王的货币制度改革理论很简单,原来市场上流通的是一种小钱,比如十个小钱便可以买一袋米,这是小钱的价值。
周景王行的大钱,那是一个大钱买一袋米,这是大钱的价值。
即一个大钱等于十个小钱。
有没有问题?
表面上看没有。
但实质上,周景王就将大钱行出去,将原本老百姓手中的小钱给收了回来。
奥妙在于用于铸大钱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