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这个田,从字形上我们便可以得知,是需要沟渠的。
沟渠的作用便是引水灌溉。
为了提高用水效率,这些沟渠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这样便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耕种。
田很少,决定了田是属于贵族的。
田属于贵族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贵族,才有人力物力财力去动员组织开展大规模沟渠建设。
贵族是什么?
那是权力的象征,这种权力便是行政权。
所以,说穿了,当时的农田,是土地权与行政权的紧密统一。
而行政权又与贵族的爵位紧密联系,于是,凡是农田,必须是爵位、行政权、土地所有权的统一。
想想看,如果给一个农民一百亩土地,他因为没有能力去修建沟渠,或者说,他得不到水源,这个土地给了他,半毛钱作用都没有!
这个统一,是受土地离不开水源的自然因素影响,又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影响。
但这两个因素却是可变因素,而且是互相作用着的。
到后来,随着社会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如铁器的使用,掘井技术的明与推广等,人们慢慢现,那些原来不能作田的土地,开始变得可以实现耕种了!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没有贵族进行大规模动员的条件下,一个村、一家族甚至一个基层家庭的劳动力,如果利用先进的生产力,如掘井灌溉,便可以让一些原来远离水源的土地得到水。
这样,农田便慢慢增加了。
贵族受封的土地往往因为近水所以可以算是一级农田,但人们慢慢开出了其他二级三级农田。
这个时候,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些开出来的土地。
但土地制度规定了唯有通过封赏才能得到,你开个一万亩土地,没有国君的封赏,那就不是属于你的。
封赏的前提是什么?
是功劳!
往往贵族有了功劳,国君便可以封赏土地给他。
没有功劳,哪来封赏?
也就是说,历史走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土地状况已经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大量田地产生。
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封赏,所以这些土